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何燕泉伯子和文正公韵·其二》
《与何燕泉伯子和文正公韵·其二》全文
明 / 林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父学师承更祖风,驹龙雏凤自奇童。

宗臣未说何曾事,久在涯翁鉴识中。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名为《与何燕泉伯子和文正公韵(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师承家学、天赋异禀孩童的赞美,以及对宗臣之才的隐喻,同时流露出对老成持重者的敬仰之情。

首句“父学师承更祖风”,开篇即点明了学习的来源,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父亲不仅传授知识,还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为后辈树立了榜样。这句诗体现了儒家重视家教、重视传承的文化观念。

次句“驹龙雏凤自奇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孩童比作骏马、龙雏、凤凰,形象地表达了他们非凡的天赋和潜力。在这里,“奇童”不仅指年龄幼小,更强调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和未来可期。

第三句“宗臣未说何曾事”,转而以宗臣(古代官职,多指辅佐帝王的大臣)为例,暗示了即使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才能的人,其成就和事迹可能尚未为人所熟知或完全展现。这句话蕴含了对年轻才俊的期待和对时间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久在涯翁鉴识中”,则通过“涯翁”(年长者)的视角,表达了对年轻一代才能的认同和欣赏。这里的“鉴识”既指观察、识别,也暗含了对经验与智慧的尊重。整句话强调了年长者对于年轻才俊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家庭传承、天赋异禀、年轻才俊以及年长者角色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教育、人才培育以及代际传承的重视。诗中充满了对才华、智慧和经验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师重道、重视家族传统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林俊
朝代:明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猜你喜欢

寄惠安吴簿明辅子良权南安宰二首·其一

南安只是旧南安,敏手为之便好看。

事办要先心肯办,才难须信县无难。

锦遭伤后从新制,琴不调时改旧弹。

见说笑谈理繁剧,公馀何惜筑诗坛。

(0)

送徐子学梦鲤赴梅教二首·其二

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0)

送会之梦龙赴南安尉

儒生十九谙吏事,君自胸中有八窗。

好去褆身师长吏,谨毋泄迩薄邻邦。

政声要重车渠百,祥兆须来鸂鶒双。

自笑悭囊无可赆,篇诗独不美羊腔。

(0)

诗一首

荔子雨晴红点点,葡萄江涨绿流流。

梦魂不啻三千里,倦翮难胜九万风。

(0)

入道诗十九首·其五

人期上冢要焚黄,名爵思为厚夜光。

九祖生天蒙帝渥,只缘一子入仙乡。

(0)

南乡子·其一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祗为从来认识神。

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

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