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学为农,力耕不逢岁。
我欲学为士,儒冠多饿死。
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
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
我欲学为农,力耕不逢岁。
我欲学为士,儒冠多饿死。
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
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枕上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抉择。他试图学习农耕,但不幸的是,勤劳耕作却未能遇上丰收之年;他又想成为读书人(士),然而现实却是儒生常常贫困饥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诗人决定放弃这两条路,不再执着于犁锄或书史,而是选择追随马少游(可能是某位隐逸或逍遥的人物),在民间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
行行千里馀,脉脉无时休。
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
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
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
戟我胸肺间,有如鱼挂钩。
寻端无从来,了知在心头。
翻疑一寸心,能容如许愁。
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
朝来看蓬鬓,满鉴雪霜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