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峰天,千秋缺一角。
万里金汤城,乍为寒烟剥。
沧海微尘扬,黄河末流浊。
谁知桃源中,乃先变汉朔!
我有足与缨,咸池不足濯。
天意与民心,尚皆在冥漠。
九十九峰天,千秋缺一角。
万里金汤城,乍为寒烟剥。
沧海微尘扬,黄河末流浊。
谁知桃源中,乃先变汉朔!
我有足与缨,咸池不足濯。
天意与民心,尚皆在冥漠。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开篇“九十九峰天,千秋缺一角”,以壮丽的山峰象征历史的长河,却有一角残缺,暗喻历史的不完美或遗憾。接着“万里金汤城,乍为寒烟剥”,描述了曾经辉煌的城池如今破败不堪,如同被寒烟侵蚀,象征着繁华易逝,兴衰无常。
“沧海微尘扬,黄河末流浊”两句,以大海的微尘和黄河的浑浊,比喻世事的纷扰和人心的复杂,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道德的沦丧。最后,“谁知桃源中,乃先变汉朔!”一句,借桃源的隐喻,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变化之快、变故之多的感叹,暗示了作者对历史更迭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我有足与缨,咸池不足濯。”表明诗人虽有志向,但面对污浊的社会环境,感到无力改变。“天意与民心,尚皆在冥漠。”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实现的深深失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古井梧桐老,平田䆉稏收。
鸡豚百里社,砧杵十分秋。
乾鹊催归兴,寒蝉唤客愁。
衔杯忆霜蟹,沙尾暮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