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荒无树亦无碑,土面砖痕似灼龟。
坏道尚存翁仲守,传家知是子孙谁。
又成东海终难料,欲锢南山最可悲。
要寄此情浮世去,临流说与落花知。
冢荒无树亦无碑,土面砖痕似灼龟。
坏道尚存翁仲守,传家知是子孙谁。
又成东海终难料,欲锢南山最可悲。
要寄此情浮世去,临流说与落花知。
这首宋朝诗人葛天民的《山中题古墓》描绘了一座荒凉的古墓景象。首句“冢荒无树亦无碑”,写出了墓地的荒凉,连一棵树和一块碑都没有,只有地面砖痕像被火烧过的龟裂痕迹,显得凄凉而古老。次句“土面砖痕似灼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破败感。
第三句“坏道尚存翁仲守”,翁仲是古代石人,象征着忠诚守护,即使道路已毁,石像依然屹立,显示出墓地历史的久远和坚守的精神。然而,“传家知是子孙谁”则引出对墓主人后代的疑问,暗示家族传承的断裂。
后两句“又成东海终难料,欲锢南山最可悲”,运用比喻,表达对人生无常和命运难测的感慨,将墓地比作可能变为东海的尘土,暗示生命的消逝,而“南山”代表永恒,被困南山(无法超越)的悲哀,表达了对死亡的深深哀思。
最后,“要寄此情浮世去,临流说与落花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流逝的世间和飘零的落花,希望它们能传递这份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以景寓情,语言凝练,富有哲理。
日月扬光华,云汉垂文章。
五岳高摩天,江海百谷王。
周孔圣有作,大雅岂沦亡。
曲士徒嗷嗷,此道非所详。
嗟予滞末位,慷慨志四方。
左伏吴越波,右以笞中行。
立发而虎视,厉马抚干将。
吾谋适不用,驾言归故乡。
吟咏由来喜雨多,久晴喜雨更如何。
天心即是民心感,海甸应同畿甸歌。
立政刚柔符造化,体仁宽裕得人和。
两间物理原难尽,勿入浮诗曲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