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一角临官柳,阴阴画楼低护。
冶叶倡条,年年见惯,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
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妩。
红烛欢场,惺忪敛袖正无语。相逢纵教迟暮。
者春潮别馆,牢记迎汝。
我亦频年,弹琴说剑,憔悴江东风雨。烦卿低诉。
怕女伴回眸,晓人心绪。归去啼痕,夜灯瞧见否。
城西一角临官柳,阴阴画楼低护。
冶叶倡条,年年见惯,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
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妩。
红烛欢场,惺忪敛袖正无语。相逢纵教迟暮。
者春潮别馆,牢记迎汝。
我亦频年,弹琴说剑,憔悴江东风雨。烦卿低诉。
怕女伴回眸,晓人心绪。归去啼痕,夜灯瞧见否。
这首《台城路》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城西官柳之下,画楼低垂,绿柳轻摇的画面,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城西一角临官柳,阴阴画楼低护。”开篇即以景入情,城西的一角,官柳依依,画楼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冶叶倡条,年年见惯,露里风中无数。”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柳树上的嫩叶和花枝,它们在露水和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年复一年的见证者,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妩。”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女子,她们或许有着无法言说的愁绪,但眉眼之间却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丽,这种美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心的反映。“红烛欢场,惺忪敛袖正无语。”红烛下的欢场,女子敛袖无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回忆着什么,那份沉默中蕴含的情感,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相逢纵教迟暮。者春潮别馆,牢记迎汝。”即使相逢已是迟暮之年,但心中仍怀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如同春潮般涌动,别馆中的人们期待着迎接新的希望。“我亦频年,弹琴说剑,憔悴江东风雨。”诗人自述多年来的经历,无论是弹琴还是说剑,都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只留下满身的疲惫与憔悴。
“烦卿低诉。怕女伴回眸,晓人心绪。”诗人请求女子低声细诉心中的故事,害怕被女伴发现自己的心思,透露出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心情。“归去啼痕,夜灯瞧见否。”最后,诗人想象着女子离去后留下的泪痕,在夜灯下是否能被看见,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爱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情感真挚,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