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石缘流一径斜,寺门幽似野人家。
西风黄叶响篱笆。
紫入鹦哥名是菊,红归鸦舅色如花。
僧雏竹下自煎茶。
垒石缘流一径斜,寺门幽似野人家。
西风黄叶响篱笆。
紫入鹦哥名是菊,红归鸦舅色如花。
僧雏竹下自煎茶。
这首《浣溪沙·偶憩清和庵即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间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
首句“垒石缘流一径斜”,描绘了通往寺庙的小径,石头堆砌,沿着水流蜿蜒曲折,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美。接着,“寺门幽似野人家”一句,将寺庙比作隐居的农家,突出了其远离尘嚣、环境清幽的特点。
“西风黄叶响篱笆”则通过秋风、黄叶和篱笆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落叶在风中轻舞的声音,感受到季节的更迭。
接下来的两句“紫入鹦哥名是菊,红归鸦舅色如花”,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菊花比作鹦鹉,因其颜色鲜艳如同鹦鹉羽毛;将乌鸦比作舅舅,因其羽毛在特定光照下呈现出红色,如同花朵一般美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也赋予了自然物象以情感和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僧雏竹下自煎茶”一句,画面感极强,描绘了一位小和尚在竹林下独自煮茶的情景,静谧而又充满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一个充满自然美和人文关怀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