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何岑寂,名山喜更过。
曲流山外涧,翠倚石中萝。
贝叶浮禅榻,昙花度鸟歌。
芳林多乐事,身世欲南柯。
古寺何岑寂,名山喜更过。
曲流山外涧,翠倚石中萝。
贝叶浮禅榻,昙花度鸟歌。
芳林多乐事,身世欲南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灵岩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古寺何岑寂”,开篇即以“岑寂”二字,营造出一种古寺静谧、远离尘嚣的氛围,引人入胜。接着“名山喜更过”,表达了作者对名山大川的喜爱之情,以及再次造访的喜悦。
“曲流山外涧,翠倚石中萝”两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曲流蜿蜒,山外有涧,翠绿的植被依附于岩石之间,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贝叶浮禅榻,昙花度鸟歌”则将佛教元素融入其中。贝叶象征着佛教经典,禅榻则是修行之地,二者结合,暗示了寺庙的宗教氛围。昙花开放,鸟儿歌唱,自然与佛教的和谐共存,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最后,“芳林多乐事,身世欲南柯”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向往。芳林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乐事则指内心的欢愉。身世欲南柯,借用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现实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玄霜有端木,玉叶凌云栽。
人间惊未见,天上还先开。
斜飘凉风馆,平覆露寒台。
墙阴明紫界,城隅净丹埃。
象廊光掩映,鸾掖舞徘徊。
飞霙才绕霤,积霰忽成堆。
三素綦边莹,六花衣上来。
东阁观梅兴,南宫视草才。
熏炉馥朝襆,仙酝盈春罍。
书停柱下笔,歌待郢中催。
洪池环贝阙,清籞切龙渊。
光腾马跃渚,润入象耕田。
锦纹浮澹淡,金碧映沦涟。
津吏醉持楫,渔郎歌扣舷。
白浪认前浦,丹霞分远天。
蒙笼山鬼洞,遥裔海童烟。
别赖鸣空外,归云望日边。
向夕长风起,愁吟江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