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成千界,毫光独万缘。
堂名斯拟象,法眼示通圆。
座踞轩楹内,明观善恶前。
吾当除滞见,清信奉周旋。
金色成千界,毫光独万缘。
堂名斯拟象,法眼示通圆。
座踞轩楹内,明观善恶前。
吾当除滞见,清信奉周旋。
这首宋朝牟景先所作的《题招提院静照堂》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佛堂景象。诗中以金色和毫光为开篇,象征着佛法的广大与光明,寓意着佛门的无边智慧与慈悲。"成千界"与"独万缘"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佛法的广阔与深远,也突出了个人修行的专注与深入。
接下来的“堂名斯拟象,法眼示通圆”两句,点明了静照堂的命名寓意,暗示着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心灵与智慧交汇的场所,法眼通达,圆融无碍,象征着对佛法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座踞轩楹内,明观善恶前”描绘了在静照堂内,坐于轩楹之内的僧人,面对善恶,明察秋毫,体现了佛教中对于道德与行为的重视,以及修行者内心的清明与洞察力。
最后,“吾当除滞见,清信奉周旋”表达了诗人或修行者的决心,即去除心中的障碍与偏见,以清净的信仰,周到地参与佛法的修行与传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佛教精神的内在美与外在表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与智慧增长的境界。
浮山昔飞至,与罗合其巅。
严冬树色改,青松耀红鹃。
不种自生植,屡伐常苍然。
我病不暇耕,行复观我田。
呼扶偃蹇后,倩护龙钟先。
僮客四面集,畦疃相勾连。
敢云岁晏休,翻犁趁晴暄。
民政今古殊,忧乐岂异源。
收身卧荒刹,朗月前夜圆。
鹊懒附枝静,鼯饥嗅床穿。
为农悔不早,时发棹歌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