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榆林门独开,愁看霜露满苍苔。
驿灯孤照征人梦,边月高悬落雁哀。
冒顿几窥青海戍,烽烟又上白登台。
当年李广空遗恨,萧飒天风正北来。
寒夜榆林门独开,愁看霜露满苍苔。
驿灯孤照征人梦,边月高悬落雁哀。
冒顿几窥青海戍,烽烟又上白登台。
当年李广空遗恨,萧飒天风正北来。
这首《宿榆林驿》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在边塞驿站的凄凉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情怀和历史沧桑感。
首联“寒夜榆林门独开,愁看霜露满苍苔”,以“寒夜”、“榆林门”、“霜露”、“苍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榆林门的孤独开启,仿佛是夜的使者,引领着诗人进入了一个充满愁绪的世界。霜露覆盖的苍苔,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颔联“驿灯孤照征人梦,边月高悬落雁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驿灯在寂静的夜晚孤独地照亮,仿佛是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与等待。而高悬的边月,不仅映照着大地,也映照着大雁南飞的哀伤,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颈联“冒顿几窥青海戍,烽烟又上白登台”,通过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相结合。冒顿曾窥视青海边防,烽火连天,白登台上的烽烟再次升起,既是对历史战争的回顾,也是对边疆安全的担忧。
尾联“当年李广空遗恨,萧飒天风正北来”,以李广的故事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英雄未得志的遗憾和对未来的忧虑。李广一生英勇善战,却屡遭不公,最终未能封侯。如今,萧瑟的北风正吹过,似乎预示着新的挑战与变局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寂寞,以及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谢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何年此峰独飞来,群山让秀中崔嵬。
神刓天画不可状,仰视孤高摩斗魁。
蕴灵产此万珍木,隆霜几度森不摧。
异僧一见乃能识,击洞果有猿声哀。
灵隐之南天竺北,筑亭结屋初谁媒。
直疑朱夏落冰雪,亦恐白昼藏风雷。
槛泉清可数毛发,白石齿齿如琼瑰。
参差透影微日下,淅沥生籁长飔回。
恍然若欲学蝉脱,洗眼绿净无纤埃。
已将缨尘付流水,更以屐齿留苍苔。
南丰家世有人物,幅巾藜杖同裴徊。
剧谈抵掌共相对,惜无玉酒倾金罍。
寺古天寒杖屦清,閒身合得此閒行。
破烟独鸟惊人去,积雪群峰照眼明。
坐久泉声醒客耳,谈馀茗味发诗情。
张公语壮髯如戟,蚤晚掀涛看斩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