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未还西掖旧词臣,且向南宫作舍人。

休叹贰车如竹苇,须知百日掌丝纶。

锦窠官重真殊拜,玉笋班清祇一身。

堪笑白头王小谏,握兰犹未得相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sòngyuánwàilǎo
sòng / wángchēng

wèihái西jiùchénqiěxiàngnángōngzuòshèrén

xiūtànèrchēzhúwěizhībǎizhǎnglún

jǐnguānzhòngzhēnshūbàisǔnbānqīngzhīshēn

kānxiàobáitóuwángxiǎojiànlányóuwèixiāngqīn

注释
西掖:古代皇宫中官员办公的地方。
南宫:指南宫门,古代官署名,此处代指新的任职地点。
贰车:古代官职名,这里比喻地位不高。
竹苇:比喻无足轻重或多余的人。
丝纶:古代皇帝的诏令,比喻重要的职责。
锦窠:华丽的官位,形容官职显赫。
玉笋班:宫廷中官员的等级序列,以玉笋比喻官员身份。
王小谏:王姓的小谏官,可能是个职位较低的官员。
握兰:古时官员上朝手持兰花,象征清高。
翻译
未能回归西掖担任旧职的官员,暂且在南宫担任舍人。
不必哀叹自己像多余的竹苇,要知道短期内也会执掌重要机要。
身居高位的锦袍官职实属难得,位列玉笋班的清贵行列只有我一人。
可笑年迈的王小谏官,虽然手握兰花(象征清高),却还未真正亲近权力核心。
鉴赏

此诗为北宋时期文学家王禹偈所作,名为《赠礼部宋员外阁老》。全诗通过对旧友新职的祝福和对过去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未还西掖旧词臣”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尚未返回从事文学工作的期盼之情。"且向南宫作舍人"则暗示了友人的新职在朝廷中,南宫往往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接下来的“休叹贰车如竹苇,须知百日掌丝纶”通过对比和反问,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以及对于友人新职的期望。"休叹"表示不必惊讶,"贰车"指的是双轮马车,这里用来形容官位的高低;"竹苇"象征着平凡;"须知百日掌丝纶"则是在告诫友人要珍惜每一天,即使是细小如丝线的事情也要把握好。

第三句“锦窠官重真殊拜,玉笋班清祇一身”描绘了友人在新职位上的尊贵和庄严。"锦窠官重"形容官职的重要;"玉笋班清"则是对友人的高洁品行的赞誉。

最后两句“堪笑白头王小谏,握兰犹未得相亲”表达了作者对于年华老去而友情尚浅的感慨。"堪笑"意味着可以笑谈;"白头王小谏"是指朝中的宦官,他们往往头发灰白,但在权力斗争中仍旧不失机智;"握兰犹未得相亲"则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遗憾,尽管手持花朵(比喻保持纯洁),但依然难以与之亲近。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王禹偈深厚的情感、精湛的技艺以及对朋友新职位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喻法师祈雨悉验

三月云霓望,今朝雨泽倾。

祈求凭咒力,感激尽精诚。

柱础沾云气,堂阶滴水声。

上天生物意,于此复多情。

(0)

海幢寺

离城呼小艇,隔岸过禅林。

背地山形小,当门海气深。

鹤过云有梦,松去月无心。

对此清閒意,宁忘长者金。

(0)

赵宪副说于贵筑遇天竺僧命作诗记之

不识人间字,遍寻中国泉。

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

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

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

(0)

过端州峡

出门恋慈母,珍重万千言。

道路空依仆,艰难为请恩。

孤帆轻过峡,深夜怯啼猿。

泪落西江水,无从到楚沅。

(0)

泊苍梧

秋林风爱晚,汀雁下参差。

月到山先隔,舟横天忽移。

吊湘谁作赋,哭楚绝援师。

泪拭先臣剑,君恩国士知。

(0)

遥忆泷溪

主人昔乐泷之滨,远客迢遥虚后尘。

歌棹不惊鸥鸟队,探珠正与卧龙亲。

桐江好钓谁能钓,渭水垂纶君续纶。

再展烟云思象罔,几回鼓枻问前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