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
汹涌蔽平冈,汩若波涛连。
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
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
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
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
汹涌蔽平冈,汩若波涛连。
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
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
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
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陵墓场景,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的沉思和哀悼。开篇“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两句,立刻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但又被时间遗忘的氛围。"汹涌蔽平冈,汩若波涛连"则通过对丘陵和水波的描绘,增强了景象的荒凉感。
诗人随后提到“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这里的“千金子”指的是古代贵族的陵墓,而“潜卧九重泉”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陵墓深藏于地下,如同沉睡在泉水之下。接下来的“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摧毁一切的悲凉,其中“碑记”是记录历史的石碑,但这些碑文也随风化而不再为人所识。
最后,“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诗人提到这些陵墓位于不毛之地,即荒凉的土地,而人们认为埋葬在这里的是古代楚国的贤者。这两句强调了历史的消逝和人类的情感共鸣。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