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咸阳建,山河百二开。
甘泉芝草出,天马大宛来。
宣室宵衣问,长杨献赋回。
宁知天禄阁,不用子云才。
汉室咸阳建,山河百二开。
甘泉芝草出,天马大宛来。
宣室宵衣问,长杨献赋回。
宁知天禄阁,不用子云才。
这首明代诗人祝允明的《汉室》描绘了汉朝在咸阳建立时的雄伟气象,强调了其稳固的江山和地理优势。"山河百二开"象征着汉朝凭借险要地势,拥有难以攻克的防御力。接下来的"甘泉芝草出,天马大宛来",通过甘泉宫的祥瑞芝草和来自大宛的名驹,展现了皇室的繁荣与外交的成就。
诗中提到的"宣室宵衣问",暗指汉武帝在宣室殿深夜召见儒生贾谊,显示出对知识的尊重和求知若渴。而"长杨献赋回"则提及杨得意献策后从长杨宫归来,暗示着文人得到赏识和参与国家决策的机会。最后,诗人以"宁知天禄阁,不用子云才"作结,表达了对才华如扬雄(字子云)者未被充分重用的惋惜,同时也寓言式地揭示了人才可能被埋没的社会现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既赞美了汉朝的兴盛,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慨和人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