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衔图出,江上负舟归。
欲因作雨去,还逐景云飞。
引商吹细管,下徵泛长徽。
持此凄清此,春夜舞罗衣。
河曲衔图出,江上负舟归。
欲因作雨去,还逐景云飞。
引商吹细管,下徵泛长徽。
持此凄清此,春夜舞罗衣。
这首《飞龙引》是南北朝时期文人萧悫的佳作。诗中描绘了龙的形象与活动,充满了想象与灵动之感。
首句“河曲衔图出”,以“河曲”象征河流的曲折蜿蜒,而“衔图出”则暗示着龙在水中潜行,仿佛携带着神秘的地图,隐喻着智慧与力量的结合。接着,“江上负舟归”描绘了龙在江面腾跃,背负着船只回归,既展现了龙的神力,也寓意着护佑与引领。
“欲因作雨去,还逐景云飞”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龙的多变与神秘。龙想要通过降雨来影响天气,却又追逐着云彩飞翔,显示了其既可驾驭风雨,又能随云游走的自由与超脱。
“引商吹细管,下徵泛长徽”运用音乐的比喻,将龙的活动比作乐曲中的音符,细管与长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调,形象地展示了龙在空中翱翔时所带起的和谐旋律,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
最后,“持此凄清此,春夜舞罗衣”则以春夜为背景,通过“凄清”二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龙在夜晚的寂静中翩翩起舞,轻盈如罗衣般飘逸,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龙的神韵与力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美的向往与赞美。
衣冠鲁国动成群,忧患相从只有君。
落笔如流宁蹈袭,行前应敌却纷纭。
愧非伏老成和伯,喜有侯芭守子云。
意气有馀功用少,相望千里定能勤。
正学元非世,能诗新有声。
诸公交郑季,多士闭何生。
泛爱经过数,移书底里倾。
又为淮海别,病眼向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