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结习住僧家,对客分泉自品茶。
欲识道人高洁处,纸窗残雪照梅花。
当年结习住僧家,对客分泉自品茶。
欲识道人高洁处,纸窗残雪照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高洁的生活情态。首句“当年结习住僧家”,透露出诗人曾经在僧侣生活中修行的经历,为后文营造了静谧、脱俗的氛围。接着,“对客分泉自品茶”一句,通过日常的饮茶场景,展现了道人与客人的和谐交流,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品味和享受。
“欲识道人高洁处,纸窗残雪照梅花。”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道人的高洁品质比作冬日里傲然开放的梅花,在残雪的映衬下更加显得清雅脱俗。纸窗透出的光线,与窗外的雪花和梅花相互映照,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意境,也暗示了道人品格的纯净与超凡脱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精神高洁的形象,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一凭空中槛。漫当年、歌风击筑,调转商犯。
意气如王真不世,听得喑呜声撼。
可悔划、鸿沟天堑。
九里横山馀赭木,俯黄流、一曲斜阳淡。
从甚处,裂肝胆。浇来新酒屠苏酽。
倘难忘、大彭风景,云旂下飐。
博得美人名马死,未负短衣长剑。
且莫说、乌江军陷。
却羡天涯穷岁尽,踏危梯、读碣君犹敢。
睢水冻,长鸿闪。
临安城中散筵席,谁道生离成死别?
固安城中一杯酒,醉里生魂梦死友。
朔风白昼吹烟霾,日光满地愁不开。
千里百里冻春色,君魂黯黯何从来?
湖西揽碧多芳草,握手分明致怀抱。
天姿玉朗颐丰润,不似年时色枯槁。
忽作惨澹容,若言死愁苦。
手指箧中编,涔涔泪如雨。
耳根无尽凄凉语,梦醒瞢腾索何许?
无端万绪愁丝乱,寸寸纠缠向心腑。
每得新诗辄相忆,眼底何由更寻汝?
吁嗟乎,君死未及七十日,我行已客三千程。
南来一一穿云雁,都是君边恸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