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洲如缆系洪都,浮筏成形壮地图。
山接崆峒连两广,江通彭蠡入三吴。
水寒秋井潜蛟伏,波暖晴沙去雁呼。
宝剑腾空何处觅,中流石柱倚云孤。
洪洲如缆系洪都,浮筏成形壮地图。
山接崆峒连两广,江通彭蠡入三吴。
水寒秋井潜蛟伏,波暖晴沙去雁呼。
宝剑腾空何处觅,中流石柱倚云孤。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洪洲》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以"洪洲如缆系洪都"起笔,形象地比喻洪洲如同纽带般连接着繁华的洪都(南昌),展现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接下来的"浮筏成形壮地图"进一步强调了洪洲的规模和影响力,仿佛是地图上的一块重要版图。
诗中"山接崆峒连两广,江通彭蠡入三吴"描绘了洪洲四周的山水形势,山脉直连至西部的崆峒,江水则沟通了东部的彭蠡,流入江南的三吴地区,展现了地域的广阔和交通的便利。
"水寒秋井潜蛟伏,波暖晴沙去雁呼"通过写景寓言,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态的多样性,秋水寒冷,蛟龙潜藏;而晴日里,大雁在温暖的江面呼唤同伴,增添了生动的动态画面。
最后两句"宝剑腾空何处觅,中流石柱倚云孤"以宝剑和石柱为象征,寓意英雄豪情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洪洲深厚历史底蕴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洪洲的地理风貌,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
忆昔游招提,适喜尘事屏。
高堂坐清昼,日映松雪炯。
上人一单外,渊默守诸静。
了然尘幻空,独以诗自警。
童子为烧香,汲泉煮春茗。
留客听疏钟,声闻发深省。
归来忽三年,寤寐鹊山境。
何时复相从,踏月度修岭。
海角相逢如未识,三山听诏见崚嶒。
大参书法追王献,学士诗章似杜陵。
棣萼春明华艳艳,芙蓉秋水玉承承。
故朝丞相多英裔,只有临川世姓曾。
柏生禀元化,托地临广阿。
下有百尺根,上有千丈萝。
虬枝刷风雨,蓊葱涨云波。
不受霜雪欺,劲节森有那。
郁然梁栋器,明堂起嵯峨。
匠氏苟见用,之死矢靡他。
谅彼君子徒,小大同一科。
丈夫贵晚掺,百瑶如云和。
贞心倘不改,夭寿当奈何。
出关复入关,五见月上弦。
草木虽未霜,寒风已凄然。
厓路何纡萦,叠嶂横中天。
上有太古石,下有无底泉。
幽致良足嘉,万雷柰喧阗。
驯象宝辔鸣,紫驼锦幪鲜。
铁骑簇云队,黄屋循星躔。
时巡谧风俗,执法恭后先。
达官国同休,拔宅如登仙。
细民终岁劳,输转日忧煎。
苦乐殊云泥,使我中心悁。
偶经岩谷胜,复忆江湖壖。
升高望白云,楚天浩无边。
王师未休息,敢赋归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