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乔侍郎》
《寄乔侍郎》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大宁犹未到,曾渡北浮桥。

晓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条。

差池不相见,怅望至今朝。

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áoshìláng
táng / jiǎdǎo

níngyóuwèidàocéngběiqiáo
xiǎochūchuánshǒuqíngtiáo

chàchíxiāngjiànchàngwàngzhìjīncháo
jìnyíngjiāshéngxuánxiǎopiáo

翻译
我们还未到达大宁,曾经渡过那座北面的浮桥。
清晨从爬船寺出发,手里拿着紫色栗子枝条。
遗憾的是未能再次相见,我惆怅地凝望直到今天早晨。
最近我在筹划家庭生计,只有一根细绳挂着一个小瓢。
注释
大宁: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浮桥:一种简易的水上桥梁。
晓出:清晨出门。
爬船寺:寺庙名,可能位于河边。
紫栗条:紫色的栗子树枝。
差池:错过或不期而遇。
怅望:惆怅地凝望。
近日:最近。
营家计:经营家庭生计。
绳悬:用绳子悬挂。
小瓢:小型容器,可能用于取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寄乌侍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大宁犹未到”一句直接点出了时间背景,大宁应是指某个地点,而“犹未到”则透露出一种期待或等待的心情。紧接着,“曾渡北浮桥”具体化了这个地点,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增添了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联想。

下一句“晓出爬船寺”,则是时间转换到了清晨,诗人从“爬船寺”这一特定地点出发,这里的“爬船”可能指的是登上小舟或攀援而上的水边建筑,如同现代的码头。这里既描绘了景,也暗示了行动。

“手擎紫栗条”,这句中“手擎”一词生动表现了诗人的举手之状,“紫栗条”则是他所拿着的物品,可能是一种植物或用途特殊的东西,这里既增添了一份生动的细节,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差池不相见”,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之间隔阂的表达,传递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差池”可能指的是两人所处环境或身份地位之别。而“怅望至今朝”则将这种情感延展到现在,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渴望和怀念。

最后两句,“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则是诗人转向现实生活的关照,“营家计”表明诗人开始思考家庭生计的事情,而“绳悬一小瓢”则形象地展示了他如何通过简单的工具来获取日常所需,表现出一种自给自足、淡泊名利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行动、物品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豁达与智慧。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登孤竹城楼

槛外波光静不流,夕阳城郭万家秋。

青莎断岸人呼渡,黄叶西风客倚楼。

辽右山河千古壮,燕南烽火几时休。

戎机无与书生事,惟愿群公借箸筹。

(0)

归田述感·其一

江海三年客,萍蓬无定居。

此生遭圣代,高枕乃吾庐。

慈竹春阴覆,荒城鲁殿余。

开襟驱瘴疠,跋涉体何如。

(0)

奉赠廉昉先生·其二

与世本无竞,闭门宜病身。

细思开口处,难得会心人。

公独收迂腐,吾将谥懒真。

为儒丁此日,出处一酸辛。

(0)

寻水乐洞

空山无丝竹,天籁何处寻。

清响激巉石,奏此太古音。

觅洞犯秋晓,幽哢惟山禽。

扪萝尽孤往,石窦深复深。

泉乳喷岩腹,声发不可喑。

谷虚若相应,风戛时成吟。

多事笑秋壑,爬剔劳苦心。

达者会其理,请看无弦琴。

(0)

北固·其二

江介西风日夜闻,城头落叶草纷纷。

楚天萧瑟秋无际,吴渚微茫望不分。

潮落鼋鼍沈海气,霜清鹰隼下蛮云。

苍然暝色淮东满,独倚危栏到夕曛。

(0)

张家湾题壁

木落西风起,行人发浩歌。

河从蒲口浅,树到蔡村多。

寺古留残碣,池荒剩败荷。

张湾城北路,雨后示曾过。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