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闻道多东风,赤龙奋怒长蛟洪。
鼋鼍□蝄借势雄,磨牙砺爪思腹充。
万间茅屋如捲蓬,须臾化作冯夷宫。
呜呼四歌兮歌四叠,伤哉吾民命轻叶。
彼时闻道多东风,赤龙奋怒长蛟洪。
鼋鼍□蝄借势雄,磨牙砺爪思腹充。
万间茅屋如捲蓬,须臾化作冯夷宫。
呜呼四歌兮歌四叠,伤哉吾民命轻叶。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遭遇洪水灾害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洪水来临时的壮观景象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首句“彼时闻道多东风”,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东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雨和洪水。接着,“赤龙奋怒长蛟洪”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洪水比作愤怒的赤龙和长蛟,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的威力和破坏力。随后,“鼋鼍□蝄借势雄,磨牙砺爪思腹充”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洪水中的生物——鼋、鼍、蝄等,它们在洪水的推动下显得更加凶猛,似乎在寻找食物,暗示了洪水带来的不仅是灾难,也伴随着生存的压力。
“万间茅屋如捲蓬,须臾化作冯夷宫”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洪水迅速摧毁房屋的场景,将原本温馨的家园瞬间变为荒废之地,与水神冯夷的宫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洪水的无情和破坏力之大。
最后,“呜呼四歌兮歌四叠,伤哉吾民命轻叶”表达了诗人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和哀悼。四歌四叠的结构,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也使得主题更加深刻,强调了人民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和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我是先忧人,羞称独乐寺。
独乐乐无著,先忧忧未塈。
寂静彼禅房,往者曾题字。
春风马上看,自哂成何事。
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画。
云胡无碍佛,运亦有隆杀。
阇黎志安饱,六檀非所快。
颓风不独兹,若曹奚足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