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风动早春初,曾向山中觅隐居。
梅片雪飞残腊后,又从川上读遗书。
询求近致师臣币,缮写犹淹聘使车。
君相只知崇正学,不将封禅问相如。
柳条风动早春初,曾向山中觅隐居。
梅片雪飞残腊后,又从川上读遗书。
询求近致师臣币,缮写犹淹聘使车。
君相只知崇正学,不将封禅问相如。
这首元代诗人黄镇成的《腊八日访武夷杜先生》描绘了早春时节作者造访杜先生的情景。首句“柳条风动早春初”以春风轻拂柳枝的形象,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新春的气息。诗人回忆起曾在山中寻找隐居之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梅片雪飞残腊后”描绘了残冬腊月梅花飘落的景象,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了时光流转。诗人在此时重逢杜先生,发现对方不仅在川上读书,还收到朝廷的问询,要寻求他的著作,这让他深感荣幸。
“询求近致师臣币,缮写犹淹聘使车”细致地刻画了朝廷对杜先生学问的重视,派遣使者前来索取书籍,显示出杜先生学术地位之高。然而,诗人感慨“君相只知崇正学,不将封禅问相如”,暗含对当政者过于注重学术而忽视其他事务的批评,比如封禅这样的宏大典礼。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景色和诗人与杜先生的交往,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学术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杜先生学识的敬仰以及对时局的微妙评论。
又传来、妙香笺纸,空床病为君起。
始知锯了多时木,锯义元如木义。水漏矣。
却不道、如今水桶才通底。一圈儿地。
怕归去灵山,问伊迦叶,也只笑而已。
浮生梦,镂影吹尘何异。炊沙岂许作米。
关心腊月当三十,寻个散场欢喜。君悟未。
君不见、青莲火里何曾死。此中关棙。
便楼阁重重,也能开得,不信谁弹指。
自君别后,便藕花红槁。露坠莲房尽丁倒。
况半阴不雨、渐短秋天,料此际、晚饭柁楼应早。
罗纬才病起,未寄棉衣,昨夜君边可寒到。
时节又重阳,斗酒双萸,盼乌榜、归来正好。
怕明日、关山雪霜多,便欲寄音书、雁鱼都少。
砌竹摇波,瓶花弄影,月痕微度。
新寒太甚,怕启绿窗朱户。
听檐梢、风耶雨耶,搅来落叶纷无数。
和碧梧墙外,琼箫一曲,断云归去。无绪。伤孤处。
见绛蜡烧残,泪珠似许。脂痕拭尽,莫到心灰无主。
背银缸、愁整凤衾,者宵怎觅前梦处。
唤侍儿、且放罗帏,数更筹五。
空庭寂寂。怅冰痕一缕,谁更描得。
瘦影荒烟,冷雨前村,犹认旧时江驿。
轻盈倘化梨云去,便剪纸、招来难觅。
又依稀、浅水黄昏,唤起数声风笛。
仿佛亭亭倩女,夕阳移素影,一样清绝。
月地濛濛,雪径沉沉,剩有啼禽消息。
几生纵使重修到,已悟彻、者番空色。
等甚时、购取名香,可奈土花寒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