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去去复青山,策马西风了未闲。
碧草难寻绵上陇,白云何处雁门关。
三更晓角来霜里,一片秋声在树间。
此际萧森愁欲起,不缘客路亦潸潸。
行人去去复青山,策马西风了未闲。
碧草难寻绵上陇,白云何处雁门关。
三更晓角来霜里,一片秋声在树间。
此际萧森愁欲起,不缘客路亦潸潸。
这首清代诗人王孙蔚的《秋赴长安途次晋中杂兴》描绘了一幅行旅者的秋日景象。首句“行人去去复青山”,写出行人独自前行,不断穿越连绵的青山,暗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接着,“策马西风了未闲”展现了骑马者在秋风中疾驰,但心情并未因此轻松,反而显得忙碌而忧虑。
“碧草难寻绵上陇,白云何处雁门关”两句,通过描绘难以寻找的碧绿草地和远方的白云、雁门关,寄寓了诗人对未知路途的迷茫和对边关的遥想,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三更晓角来霜里,一片秋声在树间”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远处传来的号角声和落叶的沙沙声,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感。最后一句“此际萧森愁欲起,不缘客路亦潸潸”,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即使不是因为身处异乡,这份秋意也足以让人心生哀伤。
整首诗以行人的视角,通过秋景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迷茫和愁绪,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
万山蟠兮新此一丘,吁嗟乎,吉士兮灵辰不留。
佳城郁郁兮马跼不进,前冈隐隐兮牛眠是求。
竁蜿蜒兮有隧,枕臯隰兮沃流。
东望兮庐舍,西望兮松楸。
白云兮生死同壑,黄垆兮杖屦昔游。
孤哀哀兮罔极,悼愁愁兮千秋。
怅素绋兮莫执,相尔些兮商谣。
苕溪猩鬼兮呼啸幽篁,绣衣一出兮血膏斧铓。
笳鼓归来兮拜舞北堂,潢池夷靖兮母训是将。
慈颜开喜兮家国之祥,薰风自南兮草木正长。
胡不百年兮俾寿而康,庭萱夜殒兮奁玉昼藏。
使者菲屦兮桐杖皇皇,一道生灵兮悲如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