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陈和叔秋寒》
《和陈和叔秋寒》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夕雨初开霁,晨霜已结寒。

增裘肌怯重,对酒面生丹。

急节惊收潦,归心念采兰。

昕趋更清栗,委佩缀公桓。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shūqiūhán
sòng / sòng

chūkāichénshuāngjiéhán

zēngqiúqièzhòngduìjiǔmiànshēngdān

jiéjīngshōuliáoguīxīnniàncǎilán

xīngèngqīngwěipèizhuìgōnghuán

翻译
夜晚的雨刚刚停歇,清晨的霜已经凝结带来寒冷。
增添衣物仍感到肌肤沉重,饮酒时脸颊泛红。
急促的节奏让积水快速消退,心中想念采摘兰花的时光。
天色渐明,心情更加清新而敬畏,佩戴着饰物走向公桓(可能指某位尊者或聚会地点)
注释
夕雨:夜晚的雨。
初开霁:刚刚停歇。
晨霜:清晨的霜。
已结寒:已经凝结带来寒冷。
增裘:增添衣物。
肌怯重:肌肤感到沉重。
对酒面生丹:饮酒时脸颊泛红。
急节:急促的节奏。
惊收潦:让积水快速消退。
归心:心中的思念。
采兰:采摘兰花。
昕趋:天色渐明。
更清栗:更加清新而敬畏。
委佩:佩戴饰物。
缀公桓:走向公桓(可能指尊者或聚会地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夕雨初开霁",写出了傍晚时分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晨霜已结寒",则暗示了清晨霜降,天气转凉。诗人"增裘肌怯重",为抵御寒冷而增添衣物,但仍感到肌肤沉重,显示出深秋的严寒。

"对酒面生丹",诗人借酒取暖,然而饮酒后脸颊泛红,可能是因为酒精带来的微醺,也可能反映内心的愁绪。"急节惊收潦",描述了雨后积水迅速消退的情景,也暗含时光流逝之快,让人感叹岁月匆匆。

"归心念采兰",诗人寓情于物,表达了思归之情,以采摘兰花的意象寄托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最后两句"昕趋更清栗,委佩缀公桓","昕趋"指清晨赶路,"清栗"形容心情更加清醒而紧张,"委佩缀公桓"可能是指挂上官印,准备去履行职责,显示出诗人在寒意中仍不忘公务的敬业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寒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的责任感。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送朱逸人

时人多不见,出入五湖间。

寄酒全吾道,移家爱远山。

更看秋草暮,欲共白云还。

虽在风尘裹,陶潜身自闲。

(0)

奉和对雪

春雪偏当夜,暄风却变寒。

庭深不复扫,城晓更宜看。

命酒闲令酌,披蓑晚未冠。

连营鼓角动,忽似战桑乾。

(0)

奉和王相公早春登徐州城

落日凭危堞,春风似故乡。

川流通楚塞,山色绕徐方。

壁垒依寒草,旌旗动夕阳。

元戎资上策,南亩起耕桑。

(0)

送穆郎中赴阙

应念愁中恨索居,鹂歌声里且踟蹰。

若逢金马门前客,为说虞卿久著书。

(0)

嘲元中丞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素蛾毕竟难防备,烧得河车莫遣尝。

(0)

寄温飞卿笺纸

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

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