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志宏戏兴宗耳疾之作》
《次韵志宏戏兴宗耳疾之作》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有病自当医,无垢何须洗。

六解一亦亡,动容皆中礼。

谛观新卷叶,成此清净耳。

悟道得圆通,教体真在此。

虚含十方界,遐迩初无里。

铿然助发机,妙响非外宄。

天人种种声,和会归一已。

奈何物蔽之,问药安可止。

通以智慧刀,濯以功德水。

是病速须除,慎勿听邓子。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次韵志宏戏兴宗耳疾之作》。诗中探讨了疾病与治疗、清净与悟道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诗的前半部分“有病自当医,无垢何须洗。六解一亦亡,动容皆中礼。”表达了对疾病和清净的看法,认为面对疾病应当积极治疗,而真正的清净并非通过外在的洗涤获得,而是内在的觉悟和道德修养。接着,“谛观新卷叶,成此清净耳。悟道得圆通,教体真在此。”进一步阐述了通过观察和领悟,达到内心的清净和平和,悟道后能实现圆通,道德的实践正是关键所在。

后半部分“虚含十方界,遐迩初无里。铿然助发机,妙响非外宄。”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内心世界比作包含一切的虚空,无论远近都无界限,强调内心的纯净和力量。同时,通过“铿然助发机,妙响非外宄”描绘了内心的振动和美妙的回响,这些并非外界所能干扰或影响的。

最后,“天人种种声,和会归一已。奈何物蔽之,问药安可止。”指出天人之间的各种声音最终都能和谐统一,但因外界的遮蔽,人们往往难以听到内心的呼唤。因此,“通以智慧刀,濯以功德水。是病速须除,慎勿听邓子。”呼吁人们用智慧和道德的力量来清除内心的疾病,避免被外界的杂音所迷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疾病、清净、悟道和道德实践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衙斋秋兴

秋半犹炎热,中庭草木香。

片云天浅碧,疏叶橘轻黄。

不厌虫鸣急,还贪竹影凉。

人閒公事少,无睡夜初长。

(0)

冬景八首·其三

月来日往成今古,物换星移转岁年。

一片閒云空里色,千林落叶晚来烟。

风光共道如流水,世界谁知似芥船。

夜静涛声闻汩没,琴情妙入伯牙弦。

(0)

有溪

有溪不知名,水深与胯接。

波平鸥不惊,风匀浪微摺。

隔岸孤烟炊,环堤万山叠。

愧无舟楫材,听君歌匏叶。

(0)

劝农归路经海会寺与诸同人分赋·其一

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

钟声飘藓径,衲子出香台。

刺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

分题禅榻畔,小憩水云隈。

(0)

草屋

茅草垂檐竹作栌,数椽结搆亦工夫。

海天风景犹淳朴,好写豳风一幅图。

(0)

挽张宫傅·其一

高秋风雨落荒城,伏枕遥传天柱倾。

报汉未能邀匹雁,系胡空自有长缨。

七年大节凌霄上,千载英灵俟海平。

闻道阖门皆殉难,恰如归去赴蓬瀛。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