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
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
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
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
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
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
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
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
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
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
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
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
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名为《声声慢》,是一首别离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平沙催晓,野水惊寒”,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早晨气氛,通过“遥岑寸碧烟空”一句,则是对远处山峦景色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于远方的眷恋。
接着,“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这里的“万里冰霜”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气候的变化,而“一夜换却西风”则暗示了季节更迭,天气转冷,更深化了诗人心中的寒凉感受。
“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在这两句中,“晴梢”指的是秋日的清朗阳光,“渐无坠叶”则是描写树叶纷飞的情景,而“撼秋声”则是秋天特有的声音,这里的“都”字,表明了这种声音遍布四处,都由梧桐树所发出的感觉。
在下片,“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诗人通过对自己情感的描写,表达了思念之深。这里的“情正远”指的是情感的远方,“奈吟湘赋楚”则是说自己虽然想要吟咏那些古代美好的文字,但却感到无从下笔。
接着,“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这里“客里依然清事”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清寂生活,通过对温暖居所和细致生活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情怀。
然后,“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片霎”指的是短暂的停留,而“归程”则是返回的路途,这里的“无奈梦与心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和内心世界无法割舍的复杂情感。
最后,“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这里“空教”指的是虚度光阴,而“故林”则是过去常游之地,这里的“怨鹤”则是一种拟人化手法,将鸟儿的叫声比作对往昔时光的怨言。而“掩闲门、明月山中”,则是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宁静夜晚,面对清冷月光时的心境。
整首词作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金乌万里翔逸骇,踏折桑枝落东海。
胚胎元气成扶疏,锻鍊阳精蓄光采。
稠条沃叶墙东隈,烧空擎出玛瑙杯。
红绒一线烛龙吐,丹砂万片金炉开。
呼工调脂不敢画,认取蟠根出天外。
羲辔应从此地升,羿弓定自何年挂。
见说长春历四时,斜槎倒插足生机。
转瞬荣华羞似槿,向阳心事本如葵。
无端流落鱼蛙国,却被时人妄品题。
竺国古招提,飞甍碧瓦齐。
林深忘日午,山迥觉天低。
琪树殊方色,珍禽别院啼。
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