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金仙地,苔门掩夕阳。
花飞殿塔顶,地照云霞光。
松老鹤仍在,洞闲龙已翔。
中宵动清众,清磬发虚堂。
林下金仙地,苔门掩夕阳。
花飞殿塔顶,地照云霞光。
松老鹤仍在,洞闲龙已翔。
中宵动清众,清磬发虚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寺庙景象。"林下金仙地,苔门掩夕阳",这里的“金仙地”指的是寺院中的一个地方,可能是指一个清净美丽的地方,而“苔门”则是由苔藓覆盖的门,透过这些自然成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座山中庙宇的古老与宁静。"花飞殿塔顶,地照云霞光",此句表达了春天到来时花瓣纷飞,落在高耸的殿塔之上,而阳光透过云层投射在地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接下来的"松老鹤仍在,洞闲龙已翔"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物活动的描写。古老的松树旁可能栖息着仙鹤,而“洞闲龙”指的是传说中的龙,在这里它已经飞翔远去。这两句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展现了山中寺庙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容器,也承载着丰富的神话色彩。
最后,"中宵动清众,清磬发虚堂"则表现了夜深人静时寺院里的佛事活动。"中宵"指的是夜半时分,而“清众”则是指那些参与佛事活动的僧侣们。"清磬"可能是晚上敲击的木鱼或磬石,用于唤醒众僧参加夜课。而"虚堂"则意味着一个空旷宁静的地方,这里的“发”字暗示了声音在空间中回荡。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自然景观与宗教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