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乍出慵梳掠。关月冷、玉沙飞幕。
龙香拨重春葱弱。一曲哀弦谩托。
君恩厚、空怜命薄。青冢远、几番花落。
丹青自是难描摸。不是当时画错。
汉宫乍出慵梳掠。关月冷、玉沙飞幕。
龙香拨重春葱弱。一曲哀弦谩托。
君恩厚、空怜命薄。青冢远、几番花落。
丹青自是难描摸。不是当时画错。
这首宋词《杏花天·其二》(作者周密)以王昭君出塞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开篇“汉宫乍出慵梳掠”,形象地写出昭君离开皇宫时慵懒而略带无奈的神情,暗示了她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即将面临的命运。接着,“关月冷、玉沙飞幕”渲染了边关的荒凉与寒冷,月光如霜,如同玉沙洒落,映衬出昭君内心的孤寂。
“龙香拨重春葱弱”描绘了昭君抚琴的动作,琴声如春葱般纤细而无力,反映出她内心的哀愁和对未来的忧虑。“一曲哀弦谩托”表达了她借琴声寄托哀思,然而这哀怨的乐曲又能传达多远呢?
“君恩厚、空怜命薄”表达了昭君对深沉皇恩的感激,同时也感叹自己薄命,暗示了她对未知命运的无奈和哀叹。接下来,“青冢远、几番花落”进一步描绘了昭君远离故土,岁月流转,只有荒冢见证着她的孤独与凋零。
最后两句“丹青自是难描摹。不是当时画错”,诗人感慨即使再出色的丹青也无法准确捕捉昭君的神韵,暗示了历史无法完全还原人物的真实,也暗含了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昭君出塞时的内心世界和她所处环境的凄凉,表达了对这位历史女性命运的深深感慨。
一月得笑才四五,十事败意常八九。
国中谩说无双士,天下元无第一手。
平生爱酒恨小户,半世为文真弊帚。
劫灰处处吊兴亡,宿草年年哭交友。
君看丈夫得意时,大冠如箕印如斗。
一朝弃去岂复论,衣破何妨露双肘。
有时采药二室间,亦或钓鱼五湖口。
死来万古一熟眠,安用虚名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