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惠米诗》
《酬惠米诗》全文
唐 / 金地藏   形式: 七言律诗

弃却金銮衲布衣,修身浮海到华西。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

未敢叩门求地语,昨叨送米续晨炊。

而今餐食黄精饭,腹饱忘思前日饥。

(0)
鉴赏

这首诗《酬惠米诗》由唐代诗人金地藏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皇太子的身份归隐修行后的生活转变。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当下清贫生活的满足。

首句“弃却金銮衲布衣”,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从皇宫贵族的奢华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家修行的道路,脱下华丽的官服,换上了朴素的僧衣。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是精神境界的升华,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接着,“修身浮海到华西”一句,描述了诗人为了深入修行,不畏艰难险阻,远渡重洋,前往西方寻求佛法的真谛。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彰显了诗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自我完善的不懈努力。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背景以及在修行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作为曾经的皇太子,诗人并未因出身而骄傲自满,而是心怀谦卑,渴望通过修行悟道。与柯用之的相遇,无疑为他的修行之路增添了智慧的光芒,使他更加坚定地走在了修行的道路上。

“未敢叩门求地语,昨叨送米续晨炊”两句,描绘了诗人修行生活中的日常情景。虽然远离了富贵荣华,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失落或困苦。相反,他以一颗感恩的心接受了他人慷慨的援助,继续着每日的修行生活。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知恩图报,也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最后,“而今餐食黄精饭,腹饱忘思前日饥”两句,总结了诗人修行后的内心感受。如今,他以黄精为食,虽非山珍海味,却足以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他已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不再为过去的饥饿所困扰。这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正是诗人修行的最终目标和收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皇太子到修行者的转变过程,以及在修行中获得的内心平静与满足。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不仅令人深思,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修行、谦逊、感恩和知足常乐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金地藏

金地藏
朝代:唐

金地藏,新罗(今朝鲜)僧人,真名金乔觉。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 
猜你喜欢

婴齐墓

一抔何处寻,今田犁古墓。

富贵空中花,人生草头露。

黄泉无敌兵,枉以双剑贮。

宝物非世玩,终然化龙去。

(0)

答新安吴德夫见寄

枉把浮生叹不辰,眼中草木又逢春。

君臣分在知蝼蚁,贤圣生来即凤麟。

知己世难逢鲍叔,高情今复见汪伦。

白头感慨终何极,漫尔狂歌和郢人。

(0)

湖亭与翁山对酌

栖迟不必华山巅,酿熟磁杯与客传。

半饷剧谈花坞日,两人深坐竹林烟。

此生聚散浮云耳,举世升沉春梦然。

一醉忘情君便得,不须回首问苍天。

(0)

秋思四首·其三

暮天新雁起汀洲,风物凄凄宿雨收。

且尽绿醽消积恨,莫因鲈鲙涉穷秋。

终军壮节埋黄土,潘岳闲居欲白头。

故事悠悠不可问,且将身暂醉乡游。

(0)

送内弟蒋时雍南归四首·其四

半月联舟楫,终宵共叹谈。

诗从高兴发,酒为故情酣。

木落山逾瘦,秋清水蔚蓝。

天公知子意,风送此归帆。

(0)

冀北春阳歌为杨绣衣赋

柱史芳年四十强,豸冠高耸立朝堂。

皂囊满贮三春泽,白简仍飞六月霜。

乘骢不数汉桓典,埋轮复见今张纲。

奉天殿前天子命,手提绣斧巡朔方。

朔方万物久憔悴,闾阎赤子多痍疮。

自从君来按节后,三边山岳皆辉光。

况闻九达走狐兔,又闻四野无豺狼。

屈者伸兮冤者白,惟刑之恤心虞唐。

穷檐暗室回白日,阴崖寒谷生春阳。

看君今日已如此,何况他日登岩廊。

春阳定作商霖雨,足慰天下苍生望。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