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借经便大字,邻墙唤酒及新篘。
三年于此得其理,一饱已还非所求。
僧寺借经便大字,邻墙唤酒及新篘。
三年于此得其理,一饱已还非所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庚的《遣兴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借书、饮酒的生活情趣,以及在寺院中悟道的心境转变。
首句“僧寺借经便大字”,诗人借阅寺庙中的大字经书,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在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提升。次句“邻墙唤酒及新篘”,描述了诗人与邻人共享新酿美酒的情景,展现了他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三年于此得其理”,诗人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在寺庙中潜心修行,最终领悟到了某种道理或哲学思想,这表明了他内心的深刻变化和成长。最后,“一饱已还非所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满足的淡泊态度,他认为吃饱饭并非他的追求目标,这反映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价值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少怀四方志,乘时远游嬉。
西经宜兴市,落魄无人知。
夫君何自喜,枉驾与之归。
华灯坐良夜,高论露中怀。
古今无穷变,亹亹解人颐。
雷惊蛰斯启,钟鸣霜乃飞。
相知苦不久,旋复成乖离。
出门即长路,驱车独栖栖。
浮云蔽关山,洪流带邦畿。
可望不可亲,悠悠劳我思。
秋兰抱幽香,寒松挺孤枝。
芳华信能保,应无迟暮悲。
嫩条阿克苏初移,结实仍当五月时。
食椹殊方迁献椹,曰栀尔雅讵为栀。
只传乌白原恒有,讶见丹红实出奇。
诡异宁同尺以计,硕魁真比寸犹欺。
迎眸磊落诚轩意,可口甘芳孰朵颐。
鲜进凤围欣远奠,熟颁鹭序沐恩滋。
衔残漫拟樱桃诮,解热奚劳甘蔗随。
分赐莫将容易看,洸洸曾用济王师。
马蹄明代寺,遗址话当年。
古刹分南北,沙门辨汉番。
莲台生妙谛,粥钵衍真传。
白塔层凌汉,红崖半插天。
烟尘迷野舍,香火结林禅。
柳密莺流转,松高鹿傍眠。
泥金熔象法,石碧挂龙泉。
绝顶登临望,云山曲曲攀。
前明遗旧寺,石印马蹄坚。
古洞盘旋凿,奇崖磊落悬。
飞沙迷曲径,滴水觅神泉。
塔险连云汉,峰危接雨烟。
番林千百树,佛界卅三天。
姊妹名山在,袈裟妙道传。
门深无俗客,禅静不知年。
清代崇有礼,犹留胖栗缘。
塞外幽花云锦色,佳种远传罗刹国。
秋来偶傍野庭开,应为羁人慰萧瑟。
任是无香也有情,怀风抱露态横生。
从余唤作边城菊,颇似孤寒始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