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诗·其二》
《感秋诗·其二》全文
宋 / 许琮   形式: 四言诗

小草在砌,颜色常好。岂无严霜,先彼长栲。

寄言青松,斧斤自从。子不在山,真节安庸。

(0)
注释
小草:形容生长在台阶旁的草。
砌:台阶。
颜色常好:颜色总是鲜艳。
岂无:难道没有。
严霜:寒冷的霜冻。
长栲:高大的栲树。
寄言:告诉。
青松:青翠的松树。
斧斤:砍伐的工具。
自:自己。
从:由。
子:你。
不在山:不留在山中。
真节:真正的节操。
安庸:怎能平庸。
翻译
小草生长在台阶边,颜色总是那么鲜亮。
难道没有严冬寒霜,先打击那高大的栲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许琮所作的《感秋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许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于品格高尚之人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首句“小草在砌,颜色常好”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小草图景,小草长于石砌之上,即便环境不佳,但仍旧保持着青翠欲滴的颜色,这里象征着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人格特质。

接着“岂无严霜,先彼长栲”表达了即使遭遇严寒霜冻,小草依然顽强生存,它比那早已枯萎的老树(长栲)还要坚持得更久。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品格高尚者的赞美,他们在逆境中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尊严。

“寄言青松,斧斤自从”则是许琮通过小草与青松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不屈不挠之士的情感寄托。青松常象征着坚贞不屈,小草虽弱,但也能在严峻条件下生存,这里暗示着即使是柔弱如小草,也有着斧斤(砍伐)的自我选择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最后两句“子不在山,真节安庸”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品格高尚、坚守真理而不在世俗之山的朋友或师长的怀念。尽管他们不在身边,但其真挚的节操和精神态度依旧给予诗人安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坚韧、纯粹、不屈不挠之士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他们高尚品格的认同和向往。

作者介绍

许琮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即事

中天玉烛正当阳,闻道番酋悔陆梁。

须信止戈方是武,不关辟土始为彊。

黑头上相脂车返,白发元戎看剑长。

此日西垂多乐事,羌髳无复有尘扬。

(0)

寄讯故抚军常履坦时方迟秋于西曹

当君开府日,我最罕经过。

为避猪肝累,兼之箕口多。

高牙今已矣,旧雨近如何。

剩有山中客,神伤春梦婆。

浙水膏腴地,频惊贯索临。

方知难寡遇,恨不早投簪。

被谪应蒙垢,操戈亦负心。

请看扫门者,告密去如林。

圣主恩如海,容当宥累臣。

他年终结草,此日望生春。

幸或充城旦,宁辞赎鬼薪。

金鸡如有唱,白发拜深仁。

(0)

南圻馈药

拜受百九药,于焉清躁心。

感君视和齐,惠我过南金。

下以中冷水,侑之绿绮琴。

(0)

法螺庵采莼柬茶坞

在昔黄夫子,未尝吴下莼。

谁知千里种,留得五湖春。

有客来堇国,前身亦晋人。

偶过兰若里,一笑撷芳津。

(0)

莱阳姜忠肃公祠神弦曲四首·其四

神之居兮寂莫,乃有好事兮出空谷。

访旧闻兮补残录,谓国虽亡兮礼可续。

明祀沦胥兮斯文之辱,上下旁皇兮遇之冥漠。

野田虽瘠兮意不薄,春有兰兮秋有菊,送明粢兮酿新醁。

甘棠已枯兮重濯濯,以教忠兮砺俗。

神其歆之兮不须巫祝。

(0)

杭二堇浦以闰重三日为禊事之会于湖上太守鄂钝夫而下至者四十二人盖自刘仁本续行此举于姚江在元至正中今四百馀年矣·其二

今日良宴会,群彦相景从。

缅怀洛水迹,却听南屏钟。

旷怀寄我真,鸿去忘前踪。

燕时无不祥,流泉清溶溶。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