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静先生子刘子,新阡即此是标题。
便无华表翔双鹤,不有生刍藉只鸡。
在昔陶潜书处士,从它孟德揭征西。
原头一恸关伦纪,始信彭殇未易齐。
习静先生子刘子,新阡即此是标题。
便无华表翔双鹤,不有生刍藉只鸡。
在昔陶潜书处士,从它孟德揭征西。
原头一恸关伦纪,始信彭殇未易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季父习静哀诗四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和不满。
"便无华表翔双鹤,不有生刍藉只鸡。"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缺乏豪华、平淡生活的场景。双鹤原本象征着高洁和吉祥,但现在却不见踪迹;生刍(即家禽)也仅剩下一只鸡,反映出一种贫瘠与孤独。
"在昔陶潜书处士,从它孟德揭征西。" 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了东晋时期的隐逸文学家陶渊明(陶潜)和北魏名将孟德(即曹操)。陶渊明曾写下《桃花源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孟德则是一代英杰,揭征西指的是他的军事才能。这两位历史人物被提及,用来强调诗人对于过去英雄和隐逸生活的怀念。
"原头一恸关伦纪,始信彭殇未易齐。" 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思考。原头,即古代;一恸,表示悲哀之情;关伦纪,是指古代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和事件。彭殇,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而“始信”表明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开始相信某种真理或道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以及引用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的哀思和对英雄隐逸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不满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庐山之高高入天,灵胚欲向鸿濛先。
丹崖几换神仙骨,银瀑长流日月涎。
荆扬分野转飞藿,莓苔屐响飘长烟。
尊边初识大千界,芥内今知第几年。
五洲云壑中原小,况尔孤山一稊杪。
气酝杯流压海涛,神行拳石排苍岛。
风雨清吟鸾凤音,松楸怒吐蛟龙爪。
虚无天外渺三山,巀嵲人间尊五老。
万峰高下何庄严,涧奔为濑渟为泉。
乾坤无形含尺寸,鱼鸟有止交飞潜。
野猿自怯层岩峭,驯虎常蹲大石安。
竹林泊迹沈辽鹤,石室幽光凝夜蟾。
山形睥睨异离合,云霓况复低重帘。
沧海有底水可覆,将穷碧落吾心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