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入脩门已有期,趣装聊此著征衣。
帝思宣室名儒对,人喜玄都旧客归。
高节不难全晚岁,亨途未必尽危机。
愿公且为苍生起,莫向苕溪恋翠微。
重入脩门已有期,趣装聊此著征衣。
帝思宣室名儒对,人喜玄都旧客归。
高节不难全晚岁,亨途未必尽危机。
愿公且为苍生起,莫向苕溪恋翠微。
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愿的诗句。"重入脩门已有期,趣装聊此著征衣"说明故人将要离开,而友人急忙准备着装束,以示告别之情深。此处“脩门”指的是古代官府的大门,象征公务繁忙;“征衣”则是远行者所穿的衣服,预示即将踏上旅途。
"帝思宣室名儒对,人喜玄都旧客归"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敬仰与怀念。古代以“帝”指称圣明之君,“宣室”则是朝廷的殿堂,意在赞颂故人的德行和学问;而“名儒”代表著名的儒家学者,这里用来形容沈侍郎的高贵品格。"人喜玄都旧客归"表达了人们对故人返回的喜悦之情,“玄都”可能是指故人的居所或出生地。
接下来的"高节不难全晚岁,亨途未必尽危机"则是诗人对于友人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这里“高节”形容品德高尚的人物,“全晚岁”则意味着希望他能安然度过晚年;“亨途”指的是顺利无碍的旅途,“危机”则是困难和险境,诗人希望朋友能够避免或克服这些挑战。
最后两句"愿公且为苍生起,莫向苕溪恋翠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期望。这里“愿公”即是指沈侍郎,“且为苍生起”则是在表达希望他能够为了广大人民的福祉而努力;“莫向苕溪恋翠微”则是告诫沈侍郎不要过于留恋某个地方或情境,"苕溪"和"翠微"都是美丽的地方,但在这里用来作为比喻,暗示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看破红尘,不为物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赞颂、离别之情的表达以及未来祝愿的给予,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高远的期望。
吕梁天下险,我行今已三。
旱气烁汴泗,上源日以廉。
悬流飞沫不复旧,但见两涯乱石熊虎交巉岩。
水衡使者今刘彝,人力到处天工回。
漕纲万艘连夜发,谈笑对客仍尊罍。
官居花竹尤清绝,别后梦魂犹髣髴。
北河连夕空系舟,悔不为君三日留。
吴越连云海,蓬瀛切斗枢。
皇仁无内外,宪府敕文儒。
左掖天低户,西清月在隅。
法冠初著豸,文笔近提朱。
甄别推明鉴,陶镕属大炉。
化源深涤溉,皇路俨驰驱。
帖括经言病,雕镌士习殊。
洗心端有待,简命的非徒。
列屋思明烛,停云怅据梧。
真淳钦雅度,洒落见长图。
梁栋时方重,昌苓世并须。
未应嗟远别,回首是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