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月麦未熟,饿夫扶携领官粟。
得粟村墟起爨烟,嫠妇何为道旁哭。
自言幼本名闺妹,父母衣我红罗襦。
十七嫁作儒家妇,足迹不出门中枢。
夫亡十指难糊口,连岁凶荒断升斗。
县帖纷纷催乐输,大儿枵腹披枷杻。
小儿呱呱怀抱中,身死奚恤愁儿从。
昨闻诏书发粟赈,匍匐哀告含羞容。
安得有钱买胥吏,赈籍无名长官詈。
踯躅中路不得归,以此悲伤洒血泪。
我闻斯语愁心神,彼司牧者独何人?
方看嫠妇泣东陌,又听悲怨来西郊。
三月四月麦未熟,饿夫扶携领官粟。
得粟村墟起爨烟,嫠妇何为道旁哭。
自言幼本名闺妹,父母衣我红罗襦。
十七嫁作儒家妇,足迹不出门中枢。
夫亡十指难糊口,连岁凶荒断升斗。
县帖纷纷催乐输,大儿枵腹披枷杻。
小儿呱呱怀抱中,身死奚恤愁儿从。
昨闻诏书发粟赈,匍匐哀告含羞容。
安得有钱买胥吏,赈籍无名长官詈。
踯躅中路不得归,以此悲伤洒血泪。
我闻斯语愁心神,彼司牧者独何人?
方看嫠妇泣东陌,又听悲怨来西郊。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在饥荒年份的苦难生活。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寡妇在道旁哭泣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不公。诗中的“饿夫”、“嫠妇”形象鲜明,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诗中还提到了政府的“诏书发粟赈”,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如“赈籍无名”、“长官詈”等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制度在救助民众时的缺失与不完善。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积雨俄经月,新晴始见春。
苍苔侵别墅,绿水过比邻。
性僻居宜远,身閒景易亲。
无诗排世累,有酒纵天真。
循圃花粘履,凭阑柳拂巾。
歌呼从稚子,谈笑或嘉宾。
渐喜渔樵狎,仍欣鸟雀驯。
幽情延薄暮,浩思集清晨。
养拙元非病,为文敢自珍。
杜门缘底事,作计懒随人。
辕门奏归凯,旭日上初筵。
东风万家香火,春信到梅边。
侧听称觞新语,一滴愿增一岁,门外酒如川。
诏领八州督,声动九重天。茁兰芽,辉花萼,树堂萱。
一门余庆如此,今古几人全。
多少山东父老,久望太平勋业,毕竟在何年。
整顿乾坤了,拭目认凌烟。
彼寿而康,雁自能鸣,樗还不材。
且光华老境,春风秋月、消磨旧梦,暮省朝台。
倚伏相寻,穷通素定,轩冕于人果傥来。
神仙远、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云林都是亲栽。
幸登览犹能矍铄哉。
但携琴载酒,时时游戏,逢山见竹,处处安排。
谏议无功,催科无政,烂醉何妨卧客怀。
承平日,看英才用世,多少台莱。
四海之间,难弟劣兄,白头二人。
记昌期瑞旦,行年在卯,善门余庆,维岳生申。
科第佳名,祠宗优秩,常奉天香降紫宸。
身通贵,只贫安分定,老益书亲。简编不负辛勤。
羡进德扬名迈等伦。
任家无厚积,融融度日,诗多好句,蔼蔼回春。
明月清风,交梨火枣,竹里行厨脯擘麟。
吾何事,但问花携酒,专竞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