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成都进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来吴中》
《成都进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来吴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欲识当年杜伯升,飘然云水一孤僧。

若教俯首随缰锁,料得如今似我能。

(0)
翻译
想要了解过去的杜伯升,
他像孤云流水般独自修行。
注释
杜伯升:历史人物,可能指杜甫或杜牧等,这里泛指有类似经历的人。
飘然:形容自由自在的样子。
云水:比喻僧人的生活,如云流水,无拘无束。
孤僧:孤独的僧人。
俯首:低头,表示屈服或顺从。
缰锁:比喻束缚或限制。
料得:料想,推测。
如今:现在。
似我能:像我现在这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唐代名僧杜伯升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而深邃,以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探讨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首句“欲识当年杜伯升”表明诗人想要了解杜伯升昔日的风采,意在强调其传奇色彩。紧接着,“飘然云水一孤僧”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杜伯升超凡脱俗、云游四海的生活状态,给人以飘渺不羁之感。

末两句“若教俯首随缰锁,料得如今似我能”则是苏轼对自己的一种反省和自嘲。这里的“俯首随缰锁”指的是世俗的束缚和拘泥,而“料得如今似我能”则表明苏轼认为即便有机会,也难以像杜伯升那样超脱尘世。这既是对自己境遇的一种无奈感叹,也折射出诗人对于自由与束缚、精神追求与现实牵绊之间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伯升的怀念,展现了苏轼内心世界中对于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时的一种无奈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镇南门城楼

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

(0)

林塘佳趣

自脱荷衣别五湖,秋风几度惜莼鲈。

玉堂酒醒青绫薄,空忆林塘旧钓徒。

(0)

赋旭庵

晨光散馀霭,大明丽东方。

伊人慎修为,从容整冠裳。

四檐萃虚白,开卷思遑遑。

寸阴惜轻逝,宴安当预防。

天君贵操存,待旦知自强。

矫首对初晖,盎然乐无央。

孰云虎臣裔,践迹能升堂。

勖哉勿异途,黾勉趍周行。

(0)

读裕之弟诗藁有莺声柳巷深之句漫题三诗其后·其三

传家诗学在诸郎,剖腹留书死敢忘。

背上锦囊三箭在,直须千古说穿杨。

(0)

少有吟诗癖,吟来欲白头。

科名不肯换,家事几曾忧。

含咀将谁语,研摩若自雠。

百年閒伎俩,直到死时休。

(0)

雨后

十日山中雨,今朝见夕阳。

乾坤觉清旷,草棘有辉光。

竹影摇残滴,松声送晚凉。

南窗聊自适,无用说羲皇。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