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暇临池结草庐,鳄鱼已去育嘉鱼。
分来丙穴真相似,投向濠梁乐自如。
南浦云山增胜槩,杜陵水竹称幽居。
遐荒民物咸沾惠,伟绩应归太史书。
清暇临池结草庐,鳄鱼已去育嘉鱼。
分来丙穴真相似,投向濠梁乐自如。
南浦云山增胜槩,杜陵水竹称幽居。
遐荒民物咸沾惠,伟绩应归太史书。
这首明代韩雍的诗描绘了他在陈太监宅东边池塘的所见所感。诗人利用"清暇临池"的闲暇时光,观察到鳄鱼虽已消失,但池中仍有嘉鱼繁衍生息,这让他联想到丙穴的自然生态。他将此情景与庄子"濠梁观鱼"的哲学意趣相提并论,表达出对鱼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欣赏。
"南浦云山增胜概,杜陵水竹称幽居",诗人进一步赞美了周围的优美环境,认为这里山水竹林构成了一处宁静的隐居之所。他感慨这里的偏远之地,民众和生物都因公公的善举而受益,认为这样的功德应当被历史记载。
整首诗以写实与寓言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现了池塘的变迁,又寄寓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地方治理者仁德的赞扬,体现了明代士大夫的道德情怀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骏马玉削蹄八尺,昂藏汗血姿。
星流电掣见精采,鞭勒不施谁许骑。
一朝贡入金门去,五花屹立当前墀。
佩以白玉珂,被之黄金羁。
欲鸣不敢嘶,欲进不敢驰。
和鸾清道肃羽仪,中官执鞚调御之。
君不见南山楸枥大十围,节目皴作蛟鼍皮。
六月其下阴凄凄,风鬃雾鬣相纷披,还忆閒来摩痒时。
骨肉岂不亲,无食难为恩。
抱子弃水中,哭声吐复吞。
母饥骨髓枯,儿饥眼眶出。
终然两存难,何以共忧恤。
岁月不相贷,恩爱从此分。
我死尚可忍,儿啼那复闻。
儿啼那复闻,江水流浩浩。
不忍回视之,衔悲入秋草。
朝采南园栗,暮捧贤能书。
贤书岂不荣,食力意有馀。
念昔事先训,读书本菑畬。
时危乃弗殖,竟与耕凿疏。
昨者出充赋,黾勉应里胥。
擢秀或偶然,揣分良惕如。
置筐忽叹息,我奚以自抒。
风尘蔽江海,戈甲满州闾。
再拜谢乡老,返我林下居。
行已贵实践,徇人俱虚誉。
恻恻念时序,悠悠随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