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剑久沉埋,利器无人知。
挟以走四方,茫茫将何之。
狂寇方跳梁,军书旁午驰。
龙泉日横腰,赖汝扶倾危。
况乃江淮间,正在需人时。
匣剑久沉埋,利器无人知。
挟以走四方,茫茫将何之。
狂寇方跳梁,军书旁午驰。
龙泉日横腰,赖汝扶倾危。
况乃江淮间,正在需人时。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把被埋没已久的宝剑,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英雄在乱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诗人以剑自喻,感叹自身才能未被识得,却在国家多难之时,渴望能像宝剑一样,挺身而出,扶助国家渡过难关。
“匣剑久沉埋,利器无人知。”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以一把被尘封的宝剑比喻被埋没的人才,表达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悲哀。
“挟以走四方,茫茫将何之。”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宝剑虽有远行四方的愿望,却因无人赏识而无所适从,暗含了人才虽有抱负,却因环境限制而难以施展的情境。
“狂寇方跳梁,军书旁午驰。”这两句描绘了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敌寇肆虐,战事频繁,强调了国家需要英雄豪杰来抵御外患,保卫家园。
“龙泉日横腰,赖汝扶倾危。”这两句直接点出宝剑(象征人才)的作用,表示在国家危难之际,正是需要这样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况乃江淮间,正在需人时。”最后一句点明地点,江淮地区正是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呼应了前文对英雄豪杰的呼唤,表达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对英雄能够涌现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剑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英雄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期待,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
四面芙蓉插天表,千岁乔松青正好。
落花流水景中人,石径迂纡车马少。
茅堂八柱盘其间,璚窗大敞门不关。
蜡烛宵然腾绛燄,珠帘暮捲对南山。
南山有月明于镜,主人心事澄波净。
回头看月看不休,古月今人那有定。
月兮远看如朦胧,近看岂异水晶宫。
我愿我心同此月,绝无纤翳存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