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芙蓉插天表,千岁乔松青正好。
落花流水景中人,石径迂纡车马少。
茅堂八柱盘其间,璚窗大敞门不关。
蜡烛宵然腾绛燄,珠帘暮捲对南山。
南山有月明于镜,主人心事澄波净。
回头看月看不休,古月今人那有定。
月兮远看如朦胧,近看岂异水晶宫。
我愿我心同此月,绝无纤翳存胸中。
四面芙蓉插天表,千岁乔松青正好。
落花流水景中人,石径迂纡车马少。
茅堂八柱盘其间,璚窗大敞门不关。
蜡烛宵然腾绛燄,珠帘暮捲对南山。
南山有月明于镜,主人心事澄波净。
回头看月看不休,古月今人那有定。
月兮远看如朦胧,近看岂异水晶宫。
我愿我心同此月,绝无纤翳存胸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诗中以“四面芙蓉插天表,千岁乔松青正好”开篇,将画面的主体——芙蓉与千年古松置于高远的天空之下,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落花流水景中人,石径迂纡车马少”两句,描绘了花落水动的自然景象与行人稀少的幽静小径,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静谧感。
“茅堂八柱盘其间,璚窗大敞门不关”则转而描写画中的人居环境,一座茅屋矗立于景致之中,窗户宽阔明亮,门户敞开,似乎在邀请观者进入。接下来,“蜡烛宵然腾绛焰,珠帘暮卷对南山”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蜡烛燃烧发出红光,珠帘轻卷,对着远处的南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南山有月明于镜,主人心事澄波净”两句,将目光转向南山之上的明月,比喻主人的心事如同清澈的水面一般纯净。而“回头看月看不休,古月今人那有定”则表达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月亮虽常在,但观者的心境却随时间流转而变化。最后,“月兮远看如朦胧,近看岂异水晶宫。我愿我心同此月,绝无纤翳存胸中”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如同明月般纯净无瑕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与心灵纯净的追求,以及对永恒与变化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西林野老头皓白,饮泪灯前对孤客。
昔年曾过君家门,君时有子仍有孙。
奔走星缠不停毂,昔叹人生如转烛。
掌中已失月明珠,目下谁怜汗血驹。
少年风光那可想,西麓田畴日应往。
荒园种豆苗不生,白首驱牛犁不行。
日暮凉霜拂高树,桂花门前隳如雨。
世事悠悠莫怨嗟,得钱还醉黄翁家。
鹧鸪啼,声钩辀,空林积雨寒萧索。
黄茅岭上几人行,绿树村南万花落。
鹧鸪啼,声格磔,谁使霸陵游,翻成夜郎别。
惆怅偏伤行路心,苦道行人行不得。
昨忆王门闻曙鸡,今朝愁听鹧鸪啼。
驿楼宫树曾不悟,旅舍邮亭应始知。
鹧鸪啼,草凄凄。长淮路,去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