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古井不波澜,祗恨银瓶一掬悭。
欲助长流御沟水,再教红叶到人閒。
非关古井不波澜,祗恨银瓶一掬悭。
欲助长流御沟水,再教红叶到人閒。
这首诗《周昉内人图(其二)汲泉》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对古代宫廷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情感寄托。
首句“非关古井不波澜”,以古井比喻平静的生活或内心的宁静,暗示主人公并非因外界的波动而心生波澜,而是内心深处自有其宁静与淡泊。这里的“古井”象征着一种传统、稳定的生活方式或内心的平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次句“祗恨银瓶一掬悭”,运用了“银瓶”这一形象,比喻为一种珍贵之物,但“一掬悭”则暗示了获取或拥有这一珍贵之物的困难与遗憾。这里可能暗指主人公对于某种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未能完全得到的失落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中的某些限制与遗憾的感慨。
后两句“欲助长流御沟水,再教红叶到人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欲助长流御沟水”表达了主人公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让生活或情感得以流动与变化,寻求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后一句“再教红叶到人闲”则是对这种愿望的具体化,通过红叶的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偶然降临,以及它所带来的短暂却深刻的触动与思考。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寓含了对人生际遇与情感体验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情感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特洞察。它不仅仅是一幅宫廷生活的画面,更蕴含了对于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襄阳城上降旗举,回首烽烟昏鄂渚。
忠臣不独李洺州,节义更有巴陵女。
巴陵女子魏公孙,结发归向□□门。
南来故族多衰替,唯有安阳家范存。
当时仓卒罹锋镝,猛士雄夫犹丧色。
从容溅血写罗裙,此志谁与巴陵敌。
宋家宗社三百年,奸臣卖国真可怜。
安知杀身成仁者,乃在银台宝镜前。
长江滚滚流沧海,埋玉沈珠竟何在。
夜深月照海门秋,当与巴陵并光彩。
后来青史知属谁,名氏不共□妻垂。
愿书文相哀愤什,继录巴陵慷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