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堞颓关暮烟积。悄乎无人,祇闻江声千尺。
混茫极。恍见水仙海妾,采月金鳌脊。
吾长啸泉底,恐惊织绡客。
春申遗垒在,古戍吹笳,乱洲伐荻。碎把阑干拍。
沙草无情,不管兴亡,朝朝暮暮,西风只送巴船笛。
坏堞颓关暮烟积。悄乎无人,祇闻江声千尺。
混茫极。恍见水仙海妾,采月金鳌脊。
吾长啸泉底,恐惊织绡客。
春申遗垒在,古戍吹笳,乱洲伐荻。碎把阑干拍。
沙草无情,不管兴亡,朝朝暮暮,西风只送巴船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壮美的江南秋日傍晚图景。诗人站在暨阳(今江苏宜兴)的古城墙之上,眺望远方,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
首句“坏堞颓关暮烟积”,描绘了城墙残破、关隘倾颓的景象,暮色中积聚的烟雾更添了几分苍凉之感。接着,“悄乎无人,祇闻江声千尺”一句,以静谧的环境衬托出江水奔腾不息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混茫极。恍见水仙海妾,采月金鳌脊。”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想象着水仙、海女采摘月亮下金鳌的脊背,既增添了浪漫色彩,也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吾长啸泉底,恐惊织绡客。”诗人自问是否会在泉水深处长啸,担心惊扰了正在织绸的仙女。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申遗垒在,古戍吹笳,乱洲伐荻。”这里提到了春申君的遗迹和古老的戍堡,吹响的胡笳声和伐荻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战争的痕迹。
“碎把阑干拍。沙草无情,不管兴亡,朝朝暮暮,西风只送巴船笛。”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拍打栏杆的动作,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沙草虽无情,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西风中传来的巴船笛声,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去之百世犹彷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滨左换虫}珠卷文绮。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