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
无复少年意,空馀华发新。
青原高见水,白社静逢人。
寄谢南宫客,轩车不可亲。
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
无复少年意,空馀华发新。
青原高见水,白社静逢人。
寄谢南宫客,轩车不可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田园风光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融图景。开篇“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两句,从外在景物的变化中流露出了季节更迭和生命无常的情感。这里的“羸病”暗示了诗人的身体不适或心境的不宁,而“强寻春”则表现出对逝去青春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无复少年意,空馀华发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拥有年轻时的心态和活力,只能眼睁睫看着自己的头发渐渐变白。这两句充满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哀愁。
“青原高见水,白社静逢人”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青原”和“白社”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静逢人”的“静”字,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寂寞感。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最后,“寄谢南宫客,轩车不可亲”则是诗人情感的进一步流露。这里的“南宫客”可能指的是某位友人或同道,而“轩车不可亲”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难以亲近的无奈,以及对高贵权势(轩车往往象征着尊贵与权力)的疏离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健康衰退以及人情淡薄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心境与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雨馀溪涨急机舂,缘岸人家柳弄风。
路转源深行步缓,青山映水野桃红。
寸草春未报,秋风树不停。
三年真忽尔,过隙白驹奔。
庐坟吾岂敢,北堂有老人。
作庵居释子,佛事勤朝昏。
太史怜此意,高额揭显亲。
梁间垂玉箸,壁上霭飞云。
顾我何为者,传家空一经。
栖迟已三十,寒灯尚短檠。
北辕将适楚,捩手或翻羹。
那能为亲显,只可充添丁。
但念我先人,白首困飘零。
射策不逢赏,青衫脱王庭。
今焉逢太史,发挥身后名。
坐令九泉下,冷骨复生春。
显扬政在此,松楸万世荣。
作诗敢论报,欲为肌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