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耐牢坡闸观梁山水涨》
《过耐牢坡闸观梁山水涨》全文
明 / 谢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三宿淹留会同闸,一帆飞过耐牢坡。

旧来禾黍秋风地,今作蒲莲野水波。

岸决黄河方泛溢,尘生碧海定如何。

苍茫天意知谁解,北望梁山一浩歌。

(0)
翻译
我在同闸停留了三晚,乘船疾驰越过耐牢坡。
这里曾是秋风吹过稻谷之地,如今成了野生蒲莲摇曳的水面。
黄河岸边决堤泛滥,碧海之上尘土飞扬,未来会怎样呢?
苍茫的天意又有谁能理解,我向北遥望梁山,放声高歌。
注释
淹留:停留。
闸:水闸。
耐牢坡:险峻的山坡。
禾黍:稻谷。
蒲莲:水生植物。
岸决:河岸决口。
泛溢:洪水泛滥。
尘生:尘土飞扬。
苍茫:广阔无垠。
梁山:地名,可能指梁山泊。
浩歌:大声歌唱。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过耐牢坡闸观梁山水涨》描绘了诗人经过闸口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三宿淹留会同闸”写诗人在此处停留了多日,显示出他对这一带景色的深深留恋。次句“一帆飞过耐牢坡”则形象地展现了船只快速穿行的情景,暗示了水势的湍急。

“旧来禾黍秋风地”回忆起过去此处可能是农田,如今却已变为“今作蒲莲野水波”,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变化,由丰收的庄稼变为水中的蒲苇莲花,富有诗意的转换中寓含着时光流转的感慨。

“岸决黄河方泛溢”描绘了黄河水位上涨,堤岸决口的景象,暗含着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尘生碧海定如何”进一步想象洪水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最后两句“苍茫天意知谁解,北望梁山一浩歌”直抒胸臆,诗人面对苍茫天地,感叹大自然的无常和人世的变幻,只能以一曲豪放的歌声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寄寓了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变化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朝时期社会变迁和个人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作者介绍

谢肃
朝代:明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猜你喜欢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其一

忆昔匆匆别,于今又几春。

江山非故国,身世感劳薪。

意气能无恙,文章各有神。

莱茵河畔水,照汝俊游人。

(0)

题夏内史集·其五

战骨松山夕照黄,辽西妖梦太轻狂。

剧怜汉贼洪亨九,不道人间有夏郎。

(0)

胡宗武琴初之母汪太夫人六十寿诗

紫江好兄弟,才名瞻由偶。

所自今成国,家风播人口。

岿然翘女宗,慈俭犹龙守。

赁庑揽胜区,娱抱天能厚。

吹嘘湖山气,辉寐插箕斗。

二子解养志,浊世不受垢。

秋清飞鹊笑,桂馨澹流户。

仰接初阳台,餐霞千万寿。

(0)

初春携家青溪

溪山佳友朋,不厌寻逐数。

当其或违离,梦想然疑作。

邂逅偿执袂,倒肠百体跃。

返复探数历,昭朗披新濯。

积岁狎青溪,风月对残酌。

猥羁江海役,绳绠系两脚。

晨霁春采动,发兴指东郭。

片舸萦波澜,柳芽烟漠漠。

铁栅木栏干,莺燕相照灼。

戛舷飞笑语,天物偕宿诺。

袅袅一线魂,絪缊结芳壑。

迤东丽楼台,妇家所卜筑。

维船攀欹岸,群稚奔跑犊。

遮以迎笑儿,牵引入深竹。

兹区信旷奥,峦岫有边幅。

终期茅一把,老死作邻曲。

谁敢谓必然,蛟虬长眩目。

(0)

中秋雨霁宴集剑丞宅夜泛湖还蒋庄舟中看月

佳辰歇淫霖,渡湖访城阙。

济济君子堂,半为梦中客。

新旧洽谈谐,联咏淹玉夕。

微醉寄孤艇,巨浸浮凉月。

峰气吐氤氲,水怪眩出没。

大千琉璃盆,浩浩风露积。

馀情阅生死,对此洗肝膈。

塔影倒楼居,回顾三潭白。

(0)

清平乐.有忆

画罗双凤。素舸曾相送。一夕梨云无好梦。

帘外月明如汞。桃根桃叶谁怜。江南好暮秋天。

赢得楼头指点,木兰可是郎船。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