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何处掩柴关,迢递天涯客未还。
杨柳尚连江令宅,楼台应对谢公山。
乌衣冠盖今何似,白下风流尚可攀。
遥想旧京行乐地,片帆何日楚云间。
青溪何处掩柴关,迢递天涯客未还。
杨柳尚连江令宅,楼台应对谢公山。
乌衣冠盖今何似,白下风流尚可攀。
遥想旧京行乐地,片帆何日楚云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家乡、思念故土的游子形象,通过景物的变迁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与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向往。
首联“青溪何处掩柴关,迢递天涯客未还”,以青溪掩映的柴门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身处异乡,心系故乡的情怀。这里的“天涯”不仅指地理上的遥远,也暗含着心灵上的孤独与漂泊感。
颔联“杨柳尚连江令宅,楼台应对谢公山”,通过杨柳与历史人物江令、谢公的宅第、楼台与山川的对应,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古今交融的意境。杨柳常被视为离别与思乡的象征,而江令、谢公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宅第与山川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既是对过往辉煌的缅怀,也是对当下处境的感慨。
颈联“乌衣冠盖今何似,白下风流尚可攀”,将目光转向现实,通过“乌衣冠盖”这一典故,比喻昔日繁华的景象,与“白下”(南京的别称)的风流文化相对照,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反思。这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审视,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尾联“遥想旧京行乐地,片帆何日楚云间”,将思绪拉回对故乡的憧憬与期待。通过想象中的“旧京行乐地”,表达了对故乡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片帆何日楚云间”则寄托了对回归故土、重拾往日快乐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这一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与梦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引用,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的反思与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老柘西偏屋。冷却丛花寻竹。东华香土梦、镇相逐。
并马旗亭,长认青帘矗。
忽听歌金缕,嘶骑河桥,夕阳鞭影促。江县雷塘曲。
最好雨晴山腹。琴边两鹤舞、煮茶熟。
木懈庭閒见,印面文生绿。
未妨吟饮兴,问小谱翻时,可忆铜街人独。
弱冠时,便慕尔,是能文者。
彼苍何意,还困骚人在野。
玉钩斜、恨相见亦何迟也。
赠我五言诗,墨淋漓、鹅群无价。
古调清新,原本过江颜谢。
感深情、平生心事君能写。风雅。
海内知名,无过几辈,我欲弹丸天下。
读庐岳新吟,循环忍舍。
笔端飞动,似注江峡水,行空天马。
才大总难量,东阿八斗嫌他寡。
藏诸怀袖,珠玉光芒射。
水村野渡,见白鸥眠冷。茅屋无人掩苔径。
共争棋赌酒,听雨烧灯,当年事、历历欢游重省。
山翁锄菜了,何处行吟,不管渔郎棹孤艇。
扉唤小童开,借枕藤窗,才午梦、乱禽啼醒。
为留客、消闲有梅花,任一抹斜阳,树头催暝。
花扑雕檐,鸟窥青琐,画堂小筑初新。
槐影沉沉向午,何限佳辰。
宅似岷阳多贮酒,阁因仙史半栽芸。
更堪恋,清簟疏帘,坐来迥隔红尘。幽芬。
玉瓷满,春韭细,谁嫌扬子官贫。
况有绛纱名俊,斑管才人。
鹦鹉颇能嘲熟客,樱桃常摘佐芳樽。
休沐罢,笑解簪裾高咏,竟夕娱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