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深竹密两三家,树柳为墙近北涯。
浅水渐容新渚出,疏林犹作远山遮。
路回贾客帆初转,风急行人帽欲斜。
日暮相看兴无尽,漫从舟畔采蘋花。
溪深竹密两三家,树柳为墙近北涯。
浅水渐容新渚出,疏林犹作远山遮。
路回贾客帆初转,风急行人帽欲斜。
日暮相看兴无尽,漫从舟畔采蘋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首联“溪深竹密两三家,树柳为墙近北涯”,以“溪深竹密”和“树柳为墙”勾勒出小村庄的自然环境,竹林茂密,溪流蜿蜒,树柳环绕,仿佛是天然的围墙,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幽静的氛围。
接着,“浅水渐容新渚出,疏林犹作远山遮”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随着水位的逐渐升高,新的沙洲露出水面,稀疏的树林在远处与山峦相接,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有水面上新渚的动态美,也有远处山林的静态美,共同构成了诗中所描绘的生动景象。
“路回贾客帆初转,风急行人帽欲斜”则描绘了人物活动的情景。商贾之船在曲折的道路上缓缓转动,风力强劲,行人的帽子几乎被吹斜。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生活的不易,但同时也蕴含着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
最后,“日暮相看兴无尽,漫从舟畔采蘋花”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在日落时分的相聚之情。尽管时间已晚,但彼此间的欢聚之兴却未减,甚至在船边采摘蘋花,增添了几分闲适与乐趣。这句诗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琐事的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温度。
壶公山中兴有馀,山人爱閒头不梳。
诗吟古人不道语,架插俗眼未见书。
有时乘兴写幽抱,老蚌迸出千斛珠。
雄才如此合廊庙,早归丘壑良可吁。
山人自言吾所好,不在佩玉金门趋。
曾闻世界常陷缺,唾壶击碎狂歌发。
倦卧南阳冈上云,醉呼采石矶头月。
阅残尘世同蜉蝣,剖破籓篱同胡越。
年踰耳顺筋力强,时向风前晞鹤发。
舍南舍北俱种花,客来剪韭还摘瓜。
开径杖分黄犊草,携尊时对白鸥沙。
鸥沙犊草自成趣,何用更觅仙人家。
春风吹,白日飘荡无停时。
明朝忽复见日出,青春不返那得知。
杨柳阴阴一径微,落花游丝双燕飞。
桑落酒香碧玉壶,美人不来空我思。
印佩累累五陵客,自快几时翻自?。
何如扁舟泛五湖,长游不受人促迫。
磊落谁似浒西君,春日题诗许我闻。
欲拟剪裁那可得,恍惚变化春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