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圆丘辇路平,礼宫新议借绯行。
前驱接踵呼清道,中使留身候锁城。
龙漏下传银箭急,牲房分送绛纱明。
归来玉树题封事,坐视宫花晓奏名。
月上圆丘辇路平,礼宫新议借绯行。
前驱接踵呼清道,中使留身候锁城。
龙漏下传银箭急,牲房分送绛纱明。
归来玉树题封事,坐视宫花晓奏名。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十六夜南郊看牲有作》描绘了月夜南郊祭祀活动的场景。首句“月上圆丘辇路平”,写月光洒在祭祀的高丘之上,道路显得格外平坦,营造出庄重而宁静的气氛。次句“礼宫新议借绯行”则暗示了礼仪官员们穿着红色官服忙碌地进行准备工作。
“前驱接踵呼清道”描绘了队伍前行时,前导人员清理道路的场景,显示出仪式的严谨和秩序。“中使留身候锁城”则透露出宫廷使者在此等待,守卫城市的严密性。
“龙漏下传银箭急”运用龙漏(古代计时器)和银箭(指示时间的箭矢)来表现时间的紧迫,烘托出祭祀活动的庄重时刻。“牲房分送绛纱明”描述了祭品的准备,红色的纱幕映照着明亮的灯光,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一句“归来玉树题封事,坐视宫花晓奏名”表达了诗人参与祭祀后,回到宫中写下重要事务的感受,同时暗示了他对于未来可能的升迁有所期待,以宫花奏名的方式展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朝南郊祭祀活动的壮观与神圣,以及诗人自身的参与感和对仕途的期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