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成都吴仲庶见寄来韵·其三》
《和成都吴仲庶见寄来韵·其三》全文
宋 / 范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横双剑水双流,栖北巢南去未由。

三尺素琴弹浩浩,一炉丹药咏休休。

白岩霜重红梨晓,银砾烟深紫芋秋。

每夜梦魂归处路,只应明月见神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山横双剑水双流”,以“双剑”喻指山峰之峻峭,以“双流”形容水流之绵延,展现出山川壮丽的景象。接着,“栖北巢南去未由”,则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鸟儿在南北之间迁徙的情景,增添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感。

“三尺素琴弹浩浩,一炉丹药咏休休。”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素琴”和“丹药”分别代表艺术与修行,通过弹琴与吟诵,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其中,“浩浩”与“休休”分别赋予了琴声与诗句以广阔与宁静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白岩霜重红梨晓,银砾烟深紫芋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白岩上覆盖着厚重的霜雪,红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艳,银色的雪花在烟雾中显得深邃,紫色的芋头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这些意象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层次分明,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

最后,“每夜梦魂归处路,只应明月见神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每当夜晚,他的心灵会穿越到一个只有明月能见证的神秘世界,进行自由的神游。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入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范镇
朝代:宋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猜你喜欢

侧犯·篆销馀馥

篆销余馥,烛堆残蜡房栊晓。
寒峭。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
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
闲绕。
翠树底、支颐听啼鸟。
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
音信杳。
最堪恨、归雁过多少。
困倚孤眠,昼长人悄。
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0)

一丛花·东风吹恨著眉心

东风吹恨著眉心。
金约瘦难任。
西窗翦烛浑如梦,最愁处、南陌分襟。
香歇绣囊,尘生罗幌,憔悴到如今。
小花幽院夜沈沈。
凉月转槐阴。
拂墙树动开朱户,又赢得、愁与更深。
青翼不来,征鸿难倩,流怨入瑶琴。

(0)

八声甘州·正阴阴

正阴阴、夏木听黄鹂,百啭语惺忪。
乍钩窗意适,临池倒影,竹树青葱。
翠盖红妆窈窕,香引一帘风。
向晚追凉处,月挂梧桐。
何处楼头吹笛,渐玉绳低侧,河汉横空。
想调冰雪藕,清夜与谁同。
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
房栊静,伴人孤寂,唯有鸣蛩。

(0)

六州歌头·柴桑高隐

柴桑高隐,邱壑岁寒姿。
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
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
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余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
物是人非。

(0)

垂丝钓·江枫秋老

江枫秋老。
晓来红叶如扫。
暮雨生寒,正北风低草。
宾鸿早。
乱半川残照。
伤怀抱。
记西园饮处,微云弄月,梅花人面争好。
路长信杳。
度日房栊悄。
还是黄昏到。
归梦少。
纵梦归易觉。

(0)

归字谣·归

归。
目断吾庐小翠微。
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