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横双剑水双流,栖北巢南去未由。
三尺素琴弹浩浩,一炉丹药咏休休。
白岩霜重红梨晓,银砾烟深紫芋秋。
每夜梦魂归处路,只应明月见神游。
山横双剑水双流,栖北巢南去未由。
三尺素琴弹浩浩,一炉丹药咏休休。
白岩霜重红梨晓,银砾烟深紫芋秋。
每夜梦魂归处路,只应明月见神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山横双剑水双流”,以“双剑”喻指山峰之峻峭,以“双流”形容水流之绵延,展现出山川壮丽的景象。接着,“栖北巢南去未由”,则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鸟儿在南北之间迁徙的情景,增添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感。
“三尺素琴弹浩浩,一炉丹药咏休休。”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素琴”和“丹药”分别代表艺术与修行,通过弹琴与吟诵,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其中,“浩浩”与“休休”分别赋予了琴声与诗句以广阔与宁静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白岩霜重红梨晓,银砾烟深紫芋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白岩上覆盖着厚重的霜雪,红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艳,银色的雪花在烟雾中显得深邃,紫色的芋头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这些意象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层次分明,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
最后,“每夜梦魂归处路,只应明月见神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每当夜晚,他的心灵会穿越到一个只有明月能见证的神秘世界,进行自由的神游。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入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篆销余馥,烛堆残蜡房栊晓。
寒峭。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
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
闲绕。
翠树底、支颐听啼鸟。
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
音信杳。
最堪恨、归雁过多少。
困倚孤眠,昼长人悄。
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东风吹恨著眉心。
金约瘦难任。
西窗翦烛浑如梦,最愁处、南陌分襟。
香歇绣囊,尘生罗幌,憔悴到如今。
小花幽院夜沈沈。
凉月转槐阴。
拂墙树动开朱户,又赢得、愁与更深。
青翼不来,征鸿难倩,流怨入瑶琴。
正阴阴、夏木听黄鹂,百啭语惺忪。
乍钩窗意适,临池倒影,竹树青葱。
翠盖红妆窈窕,香引一帘风。
向晚追凉处,月挂梧桐。
何处楼头吹笛,渐玉绳低侧,河汉横空。
想调冰雪藕,清夜与谁同。
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
房栊静,伴人孤寂,唯有鸣蛩。
柴桑高隐,邱壑岁寒姿。
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
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
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余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
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