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哉扬王孙,裸葬良不恶。
造化生我时,安得裤襦著。
混沌为我衣,青天为我幕。
谁非块然生,岂论毛与鞟。
谁非寐然死,岂论沟与壑。
南山未为锢,陈絮何用斮。
如彼唾与涕,一落便永落。
汤汤浊河流,空闻叹铜雀。
卓哉扬王孙,裸葬良不恶。
造化生我时,安得裤襦著。
混沌为我衣,青天为我幕。
谁非块然生,岂论毛与鞟。
谁非寐然死,岂论沟与壑。
南山未为锢,陈絮何用斮。
如彼唾与涕,一落便永落。
汤汤浊河流,空闻叹铜雀。
这首诗名为《杂诗七首(其七)》,由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全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生死、自然与人类存在的关系。
开篇“卓哉扬王孙,裸葬良不恶”,诗人以“扬王孙”自比,表达出对自身高尚情操的自豪,同时提出裸葬的观点,暗示人死后肉体与自然融为一体,无需繁琐的丧葬仪式,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中颇为超前。
“造化生我时,安得裤襦著”,诗人反思生命之初,自然赋予了我们最原始的状态,无需多余的衣物装饰,强调了生命的本质与简朴。
“混沌为我衣,青天为我幕”,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自己比作混沌中的存在,天空作为庇护,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依恋。
“谁非块然生,岂论毛与鞟。谁非寐然死,岂论沟与壑”,通过对比生与死的不同状态,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其过程而非形式,无论是生是死,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的装饰或环境的舒适。
“南山未为锢,陈絮何用斮”,南山象征着永恒与不变,陈絮比喻逝去的生命,诗人认为生命虽终会消逝,但不应因此而破坏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秩序的维护。
“如彼唾与涕,一落便永落。汤汤浊河流,空闻叹铜雀”,最后两句话以唾涕和浊流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自然界的无情流逝。同时,引用“铜雀”这一典故,暗指历史的变迁与英雄人物的最终归宿,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自然与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深沉而富含启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双珠出海底,飞在白云端。
海月明可掇,不为世人观。
长鲸正崔嵬,为我扬波澜。
一朝攀龙去,独宿天霜寒。
掩泪出故房,清晨起长叹。
酌醴焚神鱼,问言谁与餐。
方希炼金骨,并乘双飞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