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精卫》。王安石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改革理想的执着和坚持,以及面对困难和批评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首句“帝子衔冤久未平”暗示着作者感受到的来自上层的压力与误解,这里的“帝子”可能是指皇帝,表明王安石身为朝廷官员所面临的政治困境和不公正对待。"衔冤"意味着长时间承受着不白之冤,而这种冤屈尚未得到平反。
第二句“区区微意欲何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改革理想的渴望,尽管目前处境艰难,但仍坚持自己的初衷。"区区"是谦虚之词,表明作者对自己所持理念的自信与坚定。
第三句“情知木石无云补”则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外界支持缺失的感慨。“木石无云补”形象地说明即使是最为冷酷不仁的物质如木石,也无法从天空中得到雨水的滋润,暗示着诗人在推行改革时所遭遇的孤立无援。
最后一句“待见桑田几变更”则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对未来变迁的期待。“桑田”本指桑树与田地,但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化。诗人在表达,即使现在困难重重,也要坚持下去,等待时机的到来和环境的改变。
总体而言,这首《精卫》通过王安石个人经历与感受,传递出了一种坚守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
自漉纱巾,向年年记著,重阳开宴。
新咏漫传,芙蕖盛时同见。
潜教换叶移根,恨步屧、东篱迟晚。
调冰,沁芳樽、胜却飞霜庭院。天外寄书简。
伫徘徊琼岛,故人心眼。踏破路尘,隐约万枝光璨。
西风靖节还来,又误了、白衣谁遣。悽惋。
怕秋容、顿成消减。
傍层台,几行远树接江皋。宿霭乍收,寒气晚萧条。
楼阁冥迷,歌唱四合,隐隐逐风飘。
错认那时都下,朋俦欢会,放镫偏近元宵。
魂飞形役,旌往思迁,蓬蒿过屋,麋鹿群游,六代兴亡,事竟身遭。
西蜀奔驰,北寺归隐,鬓发与秋凋。
幸使老随閒散,博观图籍,破除千种无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