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
三十年来辞病表,今朝卧病感皇恩。
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
三十年来辞病表,今朝卧病感皇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狂题十八首》中的第十一首,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社会环境。
"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
这里描绘了诗人早年以拄杖(拐杖)行走于乡间的景象,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在清明节气来临之际却关上了家门。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从放荡不羁到隐居自守的心境变化。"初时"和"渐到"之间,诗人用了鲜明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内心的转变过程。
"三十年来辞病表,今朝卧病感皇恩。"
这两句则反映出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社会现实。"三十年来辞病表"可能是指诗人长期患病,无法正常参与国家的科举考试,因此需要呈交免除之申请。这一情况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们的生活困境和生存状态。而"今朝卧病感皇恩"则显示出在卧病之际,诗人对皇家的恩赐感到感激,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福利制度或者皇帝的某次恩赦有关。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的心境变化和个人经历,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
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识斗鸡纱。
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幽僻嚣尘外,清凉水木间。
卧风秋拂簟,步月夜开关。
且得身安泰,从他世险艰。
但休争要路,不必入深山。
轩鹤留何用,泉鱼放不还。
谁人知此味,临老十年闲。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
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雪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
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