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迂的是荆关手,聊复从迂写素秋。
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
林墟压叶吹高帽,沙水飞沤掠远舟。
一个小亭逍遣得,尽将吾道付沧洲。
知迂的是荆关手,聊复从迂写素秋。
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
林墟压叶吹高帽,沙水飞沤掠远舟。
一个小亭逍遣得,尽将吾道付沧洲。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的《仿云林画》,以画中景象为灵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首句“知迂的是荆关手”暗指沈周模仿的对象——元代画家荆浩和关仝,他们的画风被认为是深沉而含蓄的。接下来,“聊复从迂写素秋”表达了他愿意跟随前人足迹,以朴素的笔触描绘秋天的景色。
“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一句,诗人借西山的清爽之气,暗示自己在艺术追求上向古代大师如东晋的陶渊明学习,表示谦逊的态度。接着,“林墟压叶吹高帽,沙水飞沤掠远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面中的动态与生动,仿佛能看到风吹动树叶,波浪拍打小舟的场景。
最后,“一个小亭逍遣得,尽将吾道付沧洲”表达了诗人通过这幅画,得以在心灵上得到逍遥,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寄托于画中,寄情于江湖之间,流露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心境的抒发,体现了沈周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高雅与超脱。
江南五月百草长,芭蕉绕檐十尺强。
疏棂曲槛静相映,坐觉幽绿生虚堂。
波文隐约微风动,红尘不到苍云重。
榴花照眼徒为繁,葵枝孑孑将何用。
太湖灵石高突兀,此外唯须数竿竹。
名园广宅非君心,一咏一觞殊脱俗。
我欲入轩分半主,独恨终年走尘土。
郡斋秉烛为君吟,萧萧一夜闻秋雨。
东临具区水,西见峨眉青。
谁将阳羡山,倒景浮重溟。
此山上应须女星,雕琢云雾开仙庭。
桃花洞户列千室,夫容旌旗朝百灵。
神人种药留岩崖,化为苦草黄金芽。
水品流传逸士谱,月团飞上天皇家。
山南今有樵渔客,八十须眉未全白。
日饮茶浆茹紫芝,尘胎暗脱双曈碧。
鹤鹿呼名任驱使,龙鸾整驾当朝夕。
曾闻至人言此翁,千秋自会生毛翮。
我厌尘寰思玉舄,名山相去况咫尺。
鼓楫何时罨画溪,称觞一访烟霞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