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立庙对沧溟,合殿濛濛紫雾冥。
香暗水仙毛发古,剑留山鬼髑髅腥。
寝楼下瞰扶桑日,饷道遥连析木星。
圣代祝釐频遣使,徽音不日下宫庭。
何年立庙对沧溟,合殿濛濛紫雾冥。
香暗水仙毛发古,剑留山鬼髑髅腥。
寝楼下瞰扶桑日,饷道遥连析木星。
圣代祝釐频遣使,徽音不日下宫庭。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题上海天妃宫因见王元吉壁间所题诗次韵二首·伤今感昔情见于辞(其二)》描绘了一座古老的海神庙宇,位于海边,面对苍茫大海,殿宇笼罩在紫色的迷雾中,显得庄严肃穆。香烟缭绕,暗示着水仙神像的古老与神秘,而剑留山鬼的壁画则透露出一种阴森和历史的痕迹,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冷的气息。
诗人通过“寝楼下瞰扶桑日”一句,将视线投向远方,想象着从寝楼向下望去,可以看到象征东方的扶桑日出,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流转。而“饷道遥连析木星”则进一步描绘了庙宇与星空的联系,显示出古代人们对于天地宇宙的敬畏。
最后,诗人感叹在圣明的时代,朝廷频繁派遣使者前来祭祀祈福,表达了对天妃宫崇高地位的肯定,同时也寓含了对盛世的赞美。然而,“徽音不日下宫庭”一句,以微弱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期待,似乎在暗示着天妃的恩典不久将降临人间,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神庙的历史沧桑,融入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盛世气象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