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窈窕画堂中,巳辨微时李卫公。
画得蛾眉有高下,不知何处识英雄。
天人窈窕画堂中,巳辨微时李卫公。
画得蛾眉有高下,不知何处识英雄。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题徐歌所画红拂伎(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将人物与环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邃而细腻的艺术魅力。
首句“天人窈窕画堂中”,以“天人”形容画中人物之美,暗示画师技艺之高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同天界仙子般曼妙动人,置于画堂之中,更添几分神秘与华美。这里的“窈窕”不仅指人物身材的纤细柔美,也暗含了人物气质的高雅与脱俗。
次句“巳辨微时李卫公”,巧妙地将画中人物与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李卫公联系起来,通过“微时”二字,暗示画中人物虽在画中,却仿佛能预见到其未来的辉煌成就,如同李卫公一般,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一代名臣,展现了画师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和艺术表现力。
接下来的“画得蛾眉有高下”,进一步赞美画师技艺之精湛,能够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和情感变化刻画得栩栩如生,甚至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差异。这里的“蛾眉”既指女子的眉毛,也是女性美丽特征的象征,通过对比“高下”,强调了画师在细节处理上的独到之处。
最后一句“不知何处识英雄”,则表达了对画中人物身份的猜测与敬仰,暗示即使在画中,也能感受到人物非凡的气度和不凡的才能,如同英雄一般。这句话不仅深化了对画中人物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画师的高超技艺,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人物命运和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不见水曹久,相思亦已勤。
梦中不识路,樽酒细论文。
家食甘春荠,官居采泮芹。
何时真会面,风月与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