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闭不泰,贤人隐山泽。
如何尧舜代,箕颍有逸客。
消长存乎时,出处惟所适。
箕子之明夷,钓筑亦潜迹。
乘桴海上游,采芝商中匿。
有道盍来仪,经纶建皇极。
致君义轩庭,安民仁寿域。
岂必同蚯蚓,蟠屈泥中食。
天地闭不泰,贤人隐山泽。
如何尧舜代,箕颍有逸客。
消长存乎时,出处惟所适。
箕子之明夷,钓筑亦潜迹。
乘桴海上游,采芝商中匿。
有道盍来仪,经纶建皇极。
致君义轩庭,安民仁寿域。
岂必同蚯蚓,蟠屈泥中食。
此诗《读高士传》由北宋文学家张方平所作,通过对古代高士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政治和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天地闭不泰,贤人隐山泽”描绘了天地间闭塞、不和谐的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公,而贤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隐居山林,避世独处,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接下来,“如何尧舜代,箕颍有逸客”则以历史上的盛世为背景,对比出在那个时代,也有许多高士如箕子、颍考叔等,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消长存乎时,出处惟所适”点明了高士们选择隐居或出仕的时机与个人意愿,强调了他们行动的自主性与对时机的把握。接着,“箕子之明夷,钓筑亦潜迹”引用了箕子在周朝初年因不满纣王的暴政而隐居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高士们在面对不公时,选择退避一隅,保持内心的光明与独立。
“乘桴海上游,采芝商中匿”描绘了高士们在海上或深山中的生活情景,他们或乘木筏于海上遨游,或在深山中采摘灵芝,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物质的淡泊。
最后,“有道盍来仪,经纶建皇极。致君义轩庭,安民仁寿域”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士们拥有高尚道德与卓越才能的赞美,希望他们能够出仕,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德行,帮助君主建立公正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安宁。
“岂必同蚯蚓,蟠屈泥中食”以蚯蚓比喻那些甘愿在污浊环境中生存的人,强调了高士们不同于世俗,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士们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理想政治与高尚人格的向往,以及对个人自由与精神独立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高士们智慧与德行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于他们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期待。
断雁沈踪共倚栏,定应齐客解偷关。
忽惊辽鹤排空至,何啻廉珠昨夜还。
假宠已惭名下误,强颜终愧笔头悭。
江流有尽情无尽,须把高风付子山。
尝读子真传,掩卷屡长叹。
如何忠正资,适在元成间。
危言论时政,条畅穷根源。
直节破奸胆,愤气冲儒冠。
上书辄报罢,九九惭齐桓。
是时公卿辈,曾不为厚颜。
雄文灿方册,至今日星攒。
深机识祸福,拂衣九江干。
一朝弃妻子,变姓抱吴关。
位卑而言高,自古为尤难。
斯人能保身,出处何其艰。
繄子偶得邑,驾言谒仙坛。
坛侧千丈松,凛凛清风还。
寿春下新诏,高蹈翠琰刊。
壁间罗隐记,中理极可观。
当年康乐公,游览遍名山。
云何此佳迹,未被金石言。
真人久怅望,伫看西飞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