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
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
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
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
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
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杂诗四首》之其一。诗中以司马相如的文才为引子,探讨了财富与名声的关系,以及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首句“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赞美了司马相如的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接着,“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指出,尽管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负担,最终导致名声受损,留下遗憾。这种观点反映了对物质追求与道德品质之间平衡的思考。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则强调在人生的每一个选择时刻,都应该以高尚的品德作为衡量的标准,即使在千年之后,高尚的品德也会被人们铭记和敬仰。这表明了作者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视,认为品德是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关键因素。
最后,“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表达了即使富有的生活也无需过分追求,因为丧失了原则和节操才是最可悲的。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坚守道德底线,不因财富而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司马相如的文才与财富的影响,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品德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不应因追求财富而牺牲自己的原则和节操。
华阳洞里罗浮仙,袖携冰雪梅花篇。
玉堂道士字一尺,紫清老人诗四联。
夫何题咏到疏懒,日短天寒岁云晚。
独怜空谷有佳人,翠壁丹厓作屏板。
道人鹤氅颠倒披,芒鞋踏雪夜深归。
莫将铁笛山头吹,只恐石裂梅花飞。
幽人薄世荣,耕渔夙所喜。
朝耘西华田,莫钓洞庭水。
浮湛干戈际,无誉亦无毁。
酿秫云翻瓮,鲙鱼雪飞几。
客来具杯酌,客去味经史。
缅怀清渭滨,何如鹿门里。
往者不复见,斯人亦云已。
努力勤所业,庶免素餐耻。